美国汉学家:20世纪,邓小平对世界影响最大

22.08.2014  18:14

  会晤外长王毅,参加世界汉学大会,去邓小平的家乡四川广安……日程满满当当,但傅高义还是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刚结束上一拨访谈,记者询问他要不要先休息一会,他表示不用,旺盛的精力让人很难想象他已经是84岁的高龄。傅高义汉语流利,回答各种问题游刃有余,言谈间还充满幽默。在记者对他接受《新民晚报》采访表示感谢后,他笑着说:“也感谢你们买我的书!

  写书

  让西方了解邓小平

  1979年之前,西方人对邓小平所知甚少。傅高义回忆说,1979年,邓小平首次访美,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时代》周刊封面刊登了邓小平戴着美国乡间典型的牛仔帽的照片。当时的美国人看到后不禁感叹,没想到他如此活泼亲切。这张照片成为中美两国关系转变的旁证。

  然而大多数人对邓小平的认识也仅限于此。邓小平的政治生涯、改革开放中的邓小平、邓小平与中国市场经济等等,美国人大多一无所知。

  在傅高义看来,西方始终缺少一本能描写真实中国的书,尤其是邓小平那个时代,而他正好有写邓小平的优势。“2001年我从哈佛退休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还想做点什么。想到西方缺乏介绍中国的书目,于是开始想写一本关于邓小平的书。

  “要了解亚洲,就得了解中国,要了解当代中国,就得了解邓小平。毕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源于他领导的改革开放。但是,当前的美国人,对中国30多年前启动的这场变革、对于其领导者邓小平,评估显然不足。我必须告诉他们:需要重新认识邓小平。当然,我的书最主要是写给像我的中学同学们一样的人看的。他们只受过一般的教育,是普通的美国人。

  见效

  让美国人关注中国

  傅高义坦承,《邓小平时代》在美国招致许多批评,但看了这本书,来中国“做买卖”的外国老板们对中国的国情就有了基本的了解,被派往中国的政府官员也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中国的外交政策在这本书中有很多体现。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变化的确非常了不起,只用了30多年时间,就超越日本、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发展速度举世罕见。如果按照这个步伐,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可能会在总产值上超越美国。有的美国人认为这很自然,但也有人担心中国超越美国,会不会成为危险的因素。不管是哪种人,他们都开始关注中国。

  对《邓小平时代》这本书,傅高义抱有很高的期望。他的目标是,“二三十年后,当人们谈起邓小平那个时代时,还会说想了解那些年的事情,这本书还不错。

  走访

  重要地点小住数日

  为写《邓小平时代》,傅高义足足花了10年时间,搜寻了很多资料,《邓小平年谱》帮了很大忙。他采访了邓小平工作、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关键人物,包括李光耀、卡特、蒙代尔、基辛格、美国数位驻华大使以及多位国务卿、白宫安全顾问。不过,写邓小平并非容易的事情,“因为邓小平在上海地下工作的时候,就学会了依靠自己的记忆力,没有留下任何笔记。

  “为更好地感受邓小平经历过的环境,我在邓小平一生中的重要地点分别小住数日。比如他打过8年游击战的山西太行山,我在那儿走了一星期,看了几个村子,到访邓小平、彭德怀住的地方,听地方上研究历史的人讲邓小平抗战期间如何与日本人周旋、与日本人打仗等,挺有意思。我去了两次邓小平故乡广安、江西苏维埃时期邓小平呆过的瑞金,也去了南昌——‘文革’中邓小平曾下放南昌。

  傅高义说,他还到上海小住了一段时间,去过金陵东路渡口(原被称为法兰西码头)、南浦大桥、杨浦大桥还有浦东新区,也尝试找寻过邓小平曾经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他与华东师大很有渊源,从华东师大韩钢、杨奎松、张济顺等教授处受益良多。

  感受

  智慧品质值得钦佩

  “邓小平访美时,我远远见过他,但没有直接交谈。”查阅资料,采访各种人,傅高义对邓小平的认识不断丰富和调整,写到后来,越来越感觉到邓小平有了不起的智慧与品质。

  “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坚定地搞改革开放,没有前路可循,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是非常需要胆略的。他需要承担最后责任,需要作出正确判断。他要给人们希望,同时又要向干部群众说明实情,不断调整变革的步伐,使之能够被接受,使国家保持稳定。他面对的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任务,在此之前,没有哪个共产党国家成功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更不用说十几亿人口、正处于混乱状态的中国。看到这一点,就知道这个人是值得钦佩的。

   傅高义毫不掩饰他对邓小平的崇拜:“如果要说20世纪有谁对全世界影响最大的话,我认为是邓小平。 因为他领导人口将近占世界四分之一的国家,走新的道路,中国变得与世界关系密切,成为全球大国。在改善这么多人生活水平方面,20世纪中有任何其他领导人比他做得更多吗?在20世纪,有哪个领导者对世界历史产生这样巨大而长久的影响力?”

  重要

  拍板开发开放浦东

  邓小平从上海出发到法国留学,在上海留下了很多足迹,也在上海发表过很多重要讲话,比如姓社姓资等等。尤其是邓小平亲自将“开发浦东”改为“开发开放浦东”。傅高义评价说,那段时期非常重要,对现在的中国走什么路,也是最重要的时期。

  由于上海经济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如果在上海发展特区或新区失败,就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重大影响,邓小平直到深圳的特区政策取得显著成果后,才正式拍板开发浦东。

  傅高义说,上世纪80年代末,西方各国对中国是否继续施行改革开放表示质疑,需要证明给世界,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邓小平说:“现在国际上担心我们会收,我们就要做几件事情,表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邓小平希望上海采取一些行动,来体现中国继续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决心。对于上海提出开发浦东的构想,邓小平表示赞成,并且亲自将“开发浦东”改为“开发开放浦东”。

  一项决策,促成了浦东新区的诞生,浦东新区不仅为上海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也成为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促进了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在傅高义看来,浦东新区能有今天,邓小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

  改革开放还将继续

  邓小平最基本的政治遗产应该是“要改革、要开放,他说应该把那个门开得更大,开放的政策应该更加扩大”。虽然改革开放已经过了30年,“但它还在继续,而且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2005年我开始研究后就认为,了解今天中国,最关键的就是要了解改革开放,它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巨大。我看到中国的新领导人习近平执政后就去深圳,纪念邓小平,向他敬献花圈,我认为这是一个清晰的信号,他要继续将邓小平的改革道路走下去。

  “中国应该不断改革开放,大胆地继续改革开放。”中国在法制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当前和未来都面临巨大挑战。腐败、民众福利,特别是教育、医疗、养老、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都是对邓小平继任者们的极大考验。傅高义注意到,中国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强,他建言:应该增强法制的力量和透明度。

  计划

  接下来想写胡耀邦

  《邓小平时代》广受关注,下一步傅高义打算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写一部关于胡耀邦的书。

  一些中国朋友告诉傅高义,胡耀邦很重要,因为他特别受人民爱戴。当然,不管写邓小平还是胡耀邦,傅高义都认为有同样的优势——超级强大的中外友人“朋友圈”。他说:“你们记者的任务是记录今天,我们学者的工作则是研究和讲述过去。像我这样的年纪,数十年目睹中国政治与经济变革的外国人不多了。”傅高义已经开始搜集各种资料,了解胡耀邦。

  中日关系是傅高义另一个想写的题目。傅高义认为,中国经济力量崛起、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日本未慎重应对内阁大臣参拜靖国神社等“中方敏感的问题”,造成中日关系恶化。日本还有机会改善中日关系,日本“有必要说明并承认过去的错误,表明日本今后不会走错误方向”。

  人物链接

  傅高义,生于1930年,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精通日文与中文,是哈佛大学与中国各界关系最密切的教授之一。1979年他有关日本经济崛起的《日本第一:对美国的教训》曾产生很大的国际影响。他用10年完成了《邓小平时代》,2011年一经出版发行,立即在美国引起广泛关注,被誉为“了解当代中国的必备著作”。(驻京记者 于明山 实习生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