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丙肝擅“隐身” 患者中招都不知(图)

18.07.2014  14:13

  中大肝脏护理中心呼吁市民,应避免共享针筒和不安全性行为以防感染丙肝。来源:香港《文汇报

  中新网7月18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丙型肝炎是形成肝硬化及肝癌的主因,但原来绝大多数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患病。香港中文大学肝脏护理中心向曾共享针筒吸毒的丙肝高危人士进行丙肝筛查,发现约60%患有丙肝,当中近90%在筛查时才知自己患病。中心主任陈力元表示,丙肝隐性高难察觉,且传统治疗过程辛苦、副作用较多,每5名患者中只有1人愿意接受治疗。他指出,现已有新药治疗,可令清除病毒的成功率提高达90%,但费用非常昂贵。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血液或体液感染,会引致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由于丙肝初期没有明显病症,一般难以察觉。中大肝脏护理中心于2009年至2012年间,与明爱乐协会为234名高危人士进行丙肝筛选,当中130人确诊为丙肝患者,其中15人更有肝硬化。

  另外,在确诊患者中,仅有26人愿意接受治疗。筛查又发现,近90%患者为男性,当中72%仅小学或无教育程度,并曾滥用多种药物,其中有14%患者出现肝硬化,人数有所增加。

  目前治疗丙肝的方法是每周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配以利巴韦林口服用,但副作用较多,会出现发烧、抑郁、脱发等,且清除病毒的成功率仅约50%。公立医院今年初开始采用新药物配合治疗,为复发病人跟进医治,治疗成功率提高至70%。

  陈力元指出,新一代直接抗病毒药物已于今年中于美国应用,清除丙肝病毒的成功率逾90%,且副作用少,预期香港将于明年应用。但他指出,每粒新药价格高达1,000美元(约7,800港元),患者需每日服用一次,疗程共3个月,费用昂贵。

  陈力元表示,目前的第一代直接抗病毒已纳入香港医管局药物名册,政府会资助患者接受治疗,相信香港引进该药后,新疗法的成本将远高于目前的13万元,但会争取与医管局商讨纳入药物名册,令更多患者可得到有效治疗。

  陈力元又谓,近20年内,每5名丙肝患者中就有1人出现肝硬化,及后每年约4%的患者会病情恶化至肝癌。中心副主任黄炜燊表示,当患者出现黄疸病、茶尿或腹痛时,须立即求医,否则或会导致病情恶化。他指出,由于上世纪90年代前并未发现丙肝症状,故当年接受输血或共享针筒的人士是高危群族,每10人中就有1人受感染。

   经血液传染 日常生活难中招

  陈力元补充,丙肝是透过血液传染,日常生活中受感染机率接近零,但须避免到信誉差的地方进行入侵性治疗,如治疗牙齿、纹身、针灸及穿耳。他呼吁高危人士应尽早接受筛查检验,并向专科医生查询有关抗病毒药物及跟进病情。

  丙肝患者甄先生透过针筒注毒品长达8年,及后在一次输血过程中验到患有丙肝。他表示,数年前曾接受为期一年的传统药物治疗,但未能完全清除病毒。

  他形容治疗期间如“白粉毒瘾”般难受,并出现体重下降、脾气暴躁,更令朋友见到他而远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