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钢琴也要专业地学
人物简介:
王大立,1971年出生于广东陆丰。青年钢琴教育家、教授、高级录音师、高级摄影师,省钢琴学会副会长、中国音协钢琴学会理事,华师大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系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成功举行专场钢琴音乐会50多场,培养的学生在国家级、省级以上赛事屡获重要奖项,其本人也多次获全国 “优秀园丁奖”、“中国艺术贡献奖”等。出版个人专著《钢琴艺术之路》,编著多部钢琴教材,发表38篇学术论文。
日前,在市艺术中心演奏厅,现场观众被著名钢琴家王大立教授富有张力的示范演奏《放牛娃盼红军》震撼了。在其演奏下,一幅幅画面呈现在大家眼前,而孩子们对这首曲子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受梅州市器乐协会的邀请,王教授来梅举行为期三天的“钢琴教学法教师研修班”,为梅州的钢琴教师传授科学的钢琴教学方法,并指导艺考生如何在升学中胜出的诀窍,获得良好反响。在梅期间,王大立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了他的钢琴之路及钢琴教育新理念。
钢琴之路的执着
从音乐启蒙开始,王大立的父亲对其要求十分严格。在学习小提琴的十年间,他被要求每天练琴时间为4个小时,无论天寒酷暑,从无例外,每年只在除夕和大年初一这两天可减少两小时,即一年只休息两个“半天”。他感慨说:“看到窗外小伙伴尽情嬉戏,那时我也怨过父亲,但后来是充满感激。幸好是父亲的坚持,才有了我现在的人生。”16岁那年,王大立考上广东艺术师范学校,开始结缘钢琴,并疯狂爱上钢琴,每天练习钢琴长达7至10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小时候刻苦练习的小提琴,这时候发挥重要作用了。因为音乐是相通的,再加上基础扎实,学钢琴很快就上手了。”初学钢琴的王大立就像是热恋中的人,很享受弹钢琴带来的愉悦。但他坦言,如果没有小时候的坚持,也很难有后面的钢琴之路。
“自己天生喜欢音乐,这话是假的。”王大立说,即使是天生喜欢音乐,一旦学了乐器,那感觉就像“上了贼船”。要想学好,就必须坚持。郎朗说过,兴趣是练出来的。这话王大立也很有同感。在孩子初学钢琴时,很多家长认为这是业余爱好,所以态度也相当“业余”,不够重视。王大立说,学一门乐器,关键在于家长的坚持。家长应想方设法培养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们参加各种演出、比赛,如经常在家人面前表演、举行小小家庭音乐会,并适当奖励等。
成功=勤奋+方法
在华师首届“我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中,王大立以最高票当选,音乐学院仅其一人。学生喜欢他是有原因的,用手指讲故事、幽默风趣、因材施教、讲究方法……这些是学生给王大立贴上的“标签”。确实,在王大立看来,“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教授更多的是将科学练琴和触键方法等教学法内容传授给学生。这也是他此次来梅的主要目的。
王大立一直强调,“业余”钢琴也要很专业地学。他说,孩子要学乐器,家长首要任务就是为其寻找一位“明师”。那怎么样的老师才算是“明明白白的老师”?王大立介绍:一是要选对教材,教材应兼顾音乐性和技巧性;二是有正确的触键方法。触键方法错误很难纠正,严重影响演奏的力度、速度、音色、准确性等,甚至导致肩周炎或腱鞘炎;三是懂得科学的练琴方法。方法对则事半功倍;四是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特点,为其制定学习计划;五是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作品,让孩子学会“用手指讲故事”,准确表达情感。
“家长方面,如果允许,一开始就为琴童准备尽可能高质量的琴;陪练时,帮助孩子尽量做到教师和琴谱上的每一个要求。”王大立建议,练琴时间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他建议,4-5岁20-30分钟/日;5-6岁30-45分钟/日,6-7岁45-60分钟/日,7岁以上60-90分钟/日。“根据难度,规定不同的句子需要连续重复练习的次数,并在弹奏失误时给予一定的惩罚,如规定某句弹10次,弹错一次罚5次,家长绝不可心软,这样做可避免孩子们不认真或不遵照练琴方法所产生的失误,大大提高练琴效率。”
提及近期媒体《火爆市场中的待宰羔羊》的报道,王教授深感痛心。他希望艺术高考生尽量找到好的培训机构和专业教师,不要被“卖猪仔”,以免花费很多精力和财力却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耽误一辈子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