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铁行业应借互联网之力重生

06.08.2015  16:41
钢铁行业的持续低迷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在倒逼钢铁企业谋求转型发展。从宏观层面看,压缩钢铁产能,需要持续稳定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环境,避免因刺激性政策导致产能再度无序释放。

原标题: 业内:铁行业应借互联网之力重生

  钢铁行业的持续低迷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在倒逼钢铁企业谋求转型发展。在互联网时代,钢铁行业的转型发展应该要有产业互联网思维。 资料图片

  编者按

  当前,中国钢铁业面临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不高、环保压力增大等诸多难题,而且各地区还存在明显的环保执法力度不一,对各类环保标准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执行尺度等问题。钢铁行业如何发展才能从困境中涅槃重生呢?对此,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原文刊发于中国钢铁新闻网,有删改。

  ◆徐乐江

  随着中国钢铁行业进入新常态,钢材需求随经济增长回落而持续萎靡,粗钢产量继去年出现负增长后,今年一季度再度萎缩,全行业从成本经营期或微利经营期已进入整体亏损期。

  如果说,两年前我们还能用“深秋论”来表述中国钢铁业当时的状态,那么,如今的中国钢铁业毫无疑问地已经进入“严冬”,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关键期。谁能熬过这个寒冬,谁就能涅槃重生。

  深化改革要解决外部环境问题,完善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快市场化的优胜劣汰

  当前,中国钢铁业面临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不高、环保压力增大等诸多难题,唯有深层次的变革才能赢得生存发展空间。但深化改革首先要解决外部环境问题。

  据媒体披露,目前工信部正在制订的《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提出,未来3年将压缩钢铁产能8000万吨。

  从宏观层面看,压缩钢铁产能,需要持续稳定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环境,避免因刺激性政策导致产能再度无序释放。

  从行业层面看,还需要逐步完善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快市场化的优胜劣汰,亟须解决3方面的问题:

  一是公平执法问题。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对不同所有制、不同区域、不同规模钢铁企业应该一视同仁,但现实并非如此。

  以环保执法为例,不同省份,甚至同一省份不同县市之间,仍存在明显的环保执法力度的差异,对各类环保标准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执行尺度。部分钢铁企业的吨钢税负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就可能涉及地方对逃税漏税问题的查处力度。

  二是地方政府不合理干预问题。在现阶段,地方政府与地方国有钢铁企业的利益关系尚未发生本质变化,在其可控制的范围内对地方钢企(包括对地方经济影响较大的民营钢企)给予不合理的补贴,将进一步延缓低效产能的退出。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快推进地方官员考核制度、财税体制、国企改革、央地事权财权划分等深层改革。

  三是退出产能所涉及分流人员的再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人的问题可能是将来制约产能退出最难处理的问题。尽管目前国家和部分地方出台了相关政策,但仍然存在很多细节性问题,落实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总结和完善。

  转型发展要有产业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快推进钢铁企业转型

  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钢铁业依赖巨额投资,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的老路已然行不通。行业的持续低迷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在倒逼钢铁企业谋求转型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钢铁行业的转型发展应该要有产业互联网思维。宝钢借助“互联网+钢铁”概念,推出欧冶云商,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实施“一体两翼”战略。

  即一翼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快服务转型,打造钢铁流通领域的集资讯、交易结算、物流仓储、加工配送、投融资、金融中介、技术与产业特色服务等功能为一体,钢铁生产企业、钢铁贸易公司、物流加工服务商、钢材用户等多方主体共生共赢,服务范围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型钢铁服务平台;另一翼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快钢铁制造由传统制造向智慧制造、智能制造转型,打造宝钢钢铁制造平台。实际上,欧冶云商也是宝钢应对《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实践。

  未来20年内,我国将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每个行业都要被互联网影响,钢铁行业首当其冲。宝钢启动欧冶云商,进入产业互联网的角逐恰逢其时。

  但是,钢铁行业走产业互联网发展道路并非易事:

  一方面,钢铁产品的贸易流通特征主要体现在交易行为的客观理性、供求关系的相对稳定性、产品需求的个性化、延伸加工的多样性、支付方式的复杂性、物流服务的专业性、金融杠杆的依赖性、大额资金收付、大宗实物交割风险防控的严密性及诚信体系的重要性等方面,钢铁产业互联网的复杂性也因此远高于消费品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也必然面临更多的瓶颈和难点。

  如果处理得好,这些难点也将成为钢铁产业互联网企业走向成功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的钢铁行业困境倒逼钢厂推进扁平化的流通模式,传统的多级分销体系迅速萎缩,销售成本降低,钢材的线上交易相比较线下业务而言,互联网优势不如消费品明显,仅通过“触网”带来寻源成本的降低对钢铁产业互联网参与各方的粘性不足。

  所以,通过互联网降低钢铁产品销售成本以替代传统贸易的实现难度要远高于消费品。纵观供应链全程,只有高效整合商务、金融、仓储、运输、技术等服务环节,打造全供应链的整体服务能力,就一个细分市场形成“深井”式的服务体系,更加关注客户的深度开发,线上业务才有可能获得有吸引力的效果。

  作者系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