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创作文丛》出版 凝聚岭南师院七位老师文学情结

05.11.2015  18:17

  “在当今商业化的语境下,文学的地位已日益边缘化,能坚持文学创作的人们是可贵的,学者的文学创作尤其难能可贵。”岭南师范学院“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张德明教授告诉记者,历经三年时间的收集整理,岭南师范学院七位学者创作的《岭南创作文丛》近日由暨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职业作家用10年写成的书,这些教师匠可能要花上半辈子的时间。因为他们有时会被教学工作弄得分身乏术,有时会被学术研究羁绊无暇……”作为丛书的主编和作者之一,张德明感慨地说,丛书共七本,分别是张德明的《行云流水为哪般》、赵金钟的《流彩的石头》、殷鉴的《一些神奇的字迹》、祝德纯的《竹影横斜》、史习斌的《隔岸的灯火》、谢应明的《雨夜·月夜》、红筱的《筱露斜阳》。七位作者中,除了史习斌是年轻的博士,其余均年过半百,祝德纯、红筱老师并已退休,但是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心中的作家梦,没有放弃心中的文学情结,他们一直在文学创作的路上。
 
  张德明称他们为“新岭南作家群”。七位学者把内心深处藏有的文学情结化为文字,以散文、诗歌、散文诗的文本形式记录他们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生存履历,这也是岭南师范学院由教师创作的第一套文学创作丛书。他们希望用这样的行动,来弘扬从雷州师专,到湛江师院,再到岭南师院中文学科的优良传统,并想用这套丛书告诉人们:他们是中文学科教授,他们从事学术研究,他们并没有放弃心中的文学情结。
 
  “这是我的出版的第一本诗文集,为半生所得。”《流彩的石头》的作者赵金钟既是现代文学专业的教授,也是《岭南师范学院学报》的常务副主编,他这样评价自己:“这是一本属于习作练笔的著作,里面凝聚了我半辈子的心血,见证了我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书中的两首诗歌《困倦的赵金钟先生》和《赵金钟先生的眼睛》就记录了他一段时间生活累、工作忙、情绪低迷的状态。“啊!啊!先生枯瘦的肠胃摆开了战场/米饭拖着李绅的拐杖击打先生的双脚/山水举着王维的木屐叩着先生的头颅”,他在诗中这样写道。
 
  “能与6位学者一起出版丛书是一种缘份。”张德明称这套丛书是他们“生命最好的呈现”,是他们心中沉埋的文学情绪的集中显形,是他们学术研究之外弥足珍贵的创作收获,也是“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以群体形象亮相的第一个节目。接下来他们还将出版“岭南文学批评丛书”、“岭南学术文丛”等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