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书记陈志伟:着力“四个重点”确保文明建设常态化

25.07.2016  14:38

■陈志伟 (记者 郑志波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在文明创建工作中,东城街道迅速组织行动、狠抓责任落实,层层发动、自查自摆、重拳整治,不断补齐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短板,按照现代化城市中心区的要求,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东城街道党委书记陈志伟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补短板、促提升”工作中,要注重补思想上的短板、补工作职能上的短板。文明建设是一项常态化的综合性工作,既要靠集中整治,又要靠精细管理,更要靠长效培育引导。东城将着力“四个重点”,确保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常态化。

将四车道以上道路打造成宣传阵地

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东城大力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发布,核心价值观宣传逐步融入城市景观,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宣传氛围更为浓厚、更接地气。

陈志伟表示,接下来,东城将发挥工青妇幼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把当前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组织社区、企业、学校开展歌唱、演讲、征文、摄影等群众文化活动,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位的工作品牌。

东城将委托专业人员创作一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歌曲,通过歌曲宣传推广,引导群众在遵守交通规则、讲究环境 卫生 等方面规范行为,并通过各类社会组织平台,组织群众学习,发动群众传播。

此外,东城将建设一批宣传阵地、文化广场、艺术景观等公共文化设施,挖掘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文物、民俗文化、地情风貌,用建筑文化、地情文化、民俗文化来活化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扎根基层。

东城计划把辖区内四车道以上所有道路灯箱、灯柱、公交站牌等载体都打造成为宣传阵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公益广告的宣传,积极营造城市文明宣传氛围。

启用“数字城管”参与创建

东城不断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陈志伟表示,东城启用“数字城管”参与创建工作,投入2300万元建成东城“智慧城市”智能中心项目,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和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将东城分为69个单元格,用手机手持终端“城管通”,对辖区的路边垃圾、街头乱摆卖、违章建筑等城市管理事件进行分类处理。

接下来,东城将以改善人居环境、保障产业发展为重点,不断加大基建力度、完善管理手段。东城计划对四车道以上主干道路进行全面整治提升,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标准,对道路进行柏油硬化,并对道路配套的管线、排水、路灯、广告牌等进行标准化建设;在全街道主干道路设置栏杆,在四个新型社区先行实施,再逐步扩大至其他社区,彻底改变人车混行、乱过马路的不文明现象;在人流集中路段加快建设6座人行天桥,利用闲置空地、变角地带,开辟建设一批临时公用停车场,并通过计时收费等手段,规范路边停车行为;试行推广智能交通灯,提高车流、人流的通行效率。

目前,东城正在研究制订社区文明创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补贴政策,鼓励社区加快宜居项目、文化项目等建设进度,按时间节点安排,越早完成项目建设的社区,获得的经费补贴越多,充分调动社区积极性,掀起新一轮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高潮。

此外,东城将加大户外广告整治力度,统一广告牌标准尺寸、完善报批程序、做好审批指引,营造整洁美观的城市街道;加大公安、城管的执法打击力度,重点整治各类乱张贴、涉黄赌毒等违法违规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路灯柱配备一个垃圾桶

陈志伟表示,东城将持续加强社会民生建设,聚焦教育、医疗、环保、交通等民生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短板问题,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多层次、多渠道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文化资源,大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出行环境。

东城计划统一订造1万多个垃圾桶,按照一支路灯柱下配备一个垃圾桶进行标准化设置,同时加快建设一批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切实提升城市环境卫生;加快宜居社区建设,在宜居社区、小山小湖建设方面增加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项目;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健全“社工+志愿者”志愿服务模式,提升基层服务功能,计划组织5000人次社会志愿者,利用好5000小时社会服务时间,对5万平方米的公共区域残留口香糖进行全面清理。

加快推进《东城民俗志》编撰

为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东城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学习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党史国情教育,大力宣传和弘扬“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加强文明礼仪、社会公德和现代公民意识教育。

已完成《东城故事》、《东城区志》、《东城革命斗争志》等反映东城历史文化书籍的基础上,东城将加快推进《东城民俗志》的编撰工作,把东城人民在劳动生产、生活学习中积淀留下的优秀民俗、良好家风民风保留下来,推广出去。

此外,东城将继续组织好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让优秀文化、文明礼仪在基层文体活动中彰显、交流、强化和传承,有效提升城市居民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