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濠涌二期“扮靓”方案被指未能展示广州文化内涵

11.07.2014  17:30

  东濠涌中北段将变成什么样?拭目以待! 羊城晚报记者 朱文海摄

东濠涌二期“扮靓”方案看上去挺美,但却被指未能展示广州文化内涵,恐怕刚出炉又要回炉

关注水民生  

羊城晚报讯记者刘云、实习生黄琦钧、通讯员朱海靖报道:昨日上午,东濠涌中北段综合整治工程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召开第七次全体会议,听取东濠涌二期景观建设优化方案汇报。经过讨论,公咨委对这套“看起来挺美”的优化方案集体说“”。据透露,东濠涌二期景观建设优化概算由1亿元减至9056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方案: 雕塑是“扮靓”主要道具

这并不是东濠涌公咨委第一次听取东濠涌二期景观建设方案了。去年6月27日,越秀区园林绿化局已向公咨委公布了东濠涌二期景观建设方案,方案设计范围从麓湖至东风路,总面积4.5万平方米,初步估算投资1亿元,设计内容包括立面整饰、围墙改造、水体景观、园道平台铺装、绿化种植、桥梁及栏杆及其配套设施等。主要分为麓景路、小北路、越秀北等3个标准段及麓湖源头、北园酒家、朱紫寮后街、东风路等4大节点。

昨天会议讨论的是东濠涌二期景观优化方案。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方案中,源头麓湖段拟通过气势开阔的瀑布、雕塑大家的标志性景观雕塑力作,营造青山入城的意向。麓景路段结合麓景路首层铺面整饰,体现岭南商贸文化。小北路段通过亭廊、湛若水雕塑,展示湛若水国学文化。越秀北堆砌石山瀑布,放置具有岭南特色的名家雕塑。

公咨委:未能深挖广州文化内涵

对这一方案,公咨委委员认为,景观方案较之前的设计稿简约舒服,但对东濠涌二期源头声光电策划,委员们认为:声光电效果可营造水文化氛围,但也要综合考虑运营费用,在吸引游人观赏时要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光污染、噪音污染等,并做好景点水安全保障措施。公咨委提议,针对广州城市特色及历史文化内涵展示,可以邀请历史、文化和园林方面的专家,对方案细部进一步修改完善。

东濠涌公咨委主任、暨南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胡刚昨天下午在微博里表示,如果是在一个一般性地段这个设计是可行的,但是东濠涌位于老城区核心地段的核心,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沉淀,对广州是太重要了。做得好能体现广州悠久历史文化特色,是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文化名城难得的精神财富,反之则是广州一大损失。经过讨论,昨天会议的结果是:公咨委否定了设计方案。

组织方有回应

方案被否很意外 将听取更多意见

方案设计组织方表示,还需要找历史文化专家对方案作进一步研究,因为东濠涌二期工程还没开工,还可以对设计进行修改。但如果通过东濠涌将广州的历史全部体现,这不太可能。东濠涌的绿化就是见缝插针。

对于本次优化方案被公咨委否定的结果,方案设计组织方也感到意外,他们对此表示,由于公咨委在一些问题上也不够专业,他们还需要邀请专家,听取更多意见,目的还是想让市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