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纵老兵廖志华:13岁“小鬼”送情报虎口脱险
1944年初,抗日战火仍在东江两岸燃烧。根据上级指示,不断扩大的东江纵队继续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早年丧父的廖志华为了讨口饭吃,加入东江纵队第四支队,成为了一名通讯员。那年,他只有13岁,是战友口中的毛头“小鬼”。
70年后,曾经的“小鬼”已变成头发斑白、满脸皱纹的耄耋老人。时间带走了这位战士的青春,但那段浴血奋战的经历仍深深镌刻在他的记忆中。他时常拿出那枚闪闪发光的抗日纪念章,用衣角反复擦拭着,然后向周围人讲述属于他自己的光荣和梦想。
“我不是什么将军,没干过丰功伟业,也没读过书,我只是一个小人物,一个‘小鬼’。”84岁高龄的廖志华如今是博罗县最后一位东江纵队抗日老战士,尽管参加抗日战争时间不到2年,但年少就担任过通讯员、情报员、警卫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从日军枪口下逃生。此后,他跟着东江纵队南征北战,足迹遍及广东、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8省,行程多达1万多公里。谈起这段经历,他反复强调:“要铭记历史,怀念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13岁“小鬼”送情报虎口脱险
1945年3月14日,阴。在广州、惠州一带,敌占区里仍弥漫着恐怖的气氛。日伪军时刻巡逻防守,一旦发现抗日武装人员,旋即杀头示众。
这天中午,13岁的廖志华接到位于增城县正果镇交通站站长的任务,他要把一份重要情报送到龙门县一交通站。这位机灵的“小鬼”自去年参加东江纵队以来,一直承担着传信、送情报,以及护送香港爱国同胞到解放区的任务。
据《东江纵队志》载,1944年下旬,在党中央的批示下,东江纵队与美国盟军合作建立情报站,侦查敌情,收集情报资料,为盟军空军对日作战及将来配合自身反攻时在华南登陆作战做准备。由于熟悉当地方言和路况,廖志华前两年一直负责通信和情报工作。
廖志华把情报卷成纸条,夹在草帽边缝里,穿着布衣和草鞋,手拿着鞭子,佯装成放牛娃,一路谨慎前行。可是,刚走了一个小时左右,廖志华正巧碰上了一队正在巡逻的日本兵,足有十余人。
空气潮湿而微冷。廖志华明白,此时如果掉头,一定会被日本兵开枪打死。于是,他故作镇定,继续走路。
一个日本兵突然走了过来,一把抓住廖志华的胸口衣服,使劲来回撞了几下,向他作恐吓状。“一旦露馅就必死无疑了,日本兵很残暴。”廖志华回忆道,他当时假装无辜和害怕,故意向对方说着本地方言,一口咬定:“我就是本村的,不信你问。”
廖志华机智勇敢的应对让他逃过一命,并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类似的危险任务,廖志华已记不得经历过多少次了。尤其是转移香港文化人士,还必须昼伏夜出。每次接到任务后,这位“小鬼”就不畏艰险,利用机智和勇敢,成功穿过日军设立的封锁线,直至安全交给下个交通站战士后才原路返回。
当时,为了躲避日军的巡查,送情报的路线和交通站的位置都是不固定的,“有时设在猪圈,有时设在柴房,条件很艰苦,但那个时候的我不怕死,执行任务时没有一次被抓住或露馅。”廖志华说。
赶路三天三夜接应八路军
“不怕死,不怕苦,人也机灵。”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战士黄善仁谈起廖志华频频竖起大拇指,他说,廖志华人小但心不小,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直跟着东江纵队南征北战,足迹遍及广东、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8省,行程多达1万多公里,是目前博罗仅剩的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东纵老兵。
1931年4月,廖志华出生于博罗县罗阳镇九村一户贫困家庭。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入学不到3个月的他就主动辍学,并经历了长达6年的短工生涯。加入东江纵队不久,这名“小鬼”由于机灵能干,被时任东江纵队第四支队长阮海天调到身边做了警卫员。
闲暇时,阮海天还经常教廖志华认字,学文化,教导他要不怕苦、不怕累,革命是为了人民,进一步坚定了他的抗战信念。
1945年2月,东江纵队司令部迁至博罗县罗浮山。其中,司令部设在冲虚古观,政治部设在白鹤观,军政干校设在现罗浮山管委会澜石村果园村民小组,对外联络处则设在朱明洞。
于是,廖志华随队住进了罗浮山的冲虚观。同年8月,由司令员王震率领的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遵照党中央指示抵达赣南、粤北。为迎接359旅南下支队,并为他们进军广东充当向导,廖志华连续三天三夜赶路,赴目的地接应。为避免暴露,中途累到不行的时候,他也只能到山上找个隐蔽处歇歇脚。
被子弹穿过大腿仍继续抢救伤员
1946年6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东江纵队主力北撤至山东省解放区。廖志华也随队离开家乡,北上山东烟台,并参加了后来的淮海战役、济南战役、杞县战役等多个著名战役。
“当时,东江纵队四个主要领导人,北撤了3个,他们是曾生、杨康华和王作尧,政委林平则留下来坚持斗争。”廖志华曾回忆说,后来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就是政委林平与北撤烟台时留下的同志们作为骨干的。
随队北上后,廖志华被组织送往山东华东军政大学学习医学知识,好学的他很快被派到两广纵队二团担任卫生所所长。
淮海战役时期,廖志华原本可在后方施展救援,但他毅然决定到一线抢救伤员。“子弹无眼,在前线救援,医护人员就只能利用壕沟、地形、地势来避开子弹。”有次,他还是没能避开,“中了一枪,子弹穿过我的右腿。赶紧包扎了一下,就继续抢救伤员。现在还有当年子弹留下的伤痕。”
此后,廖志华转业到湖南的一个县担任卫生局的副科长,同时兼任当地的人民医院院长。1962年,他回到家乡博罗,担任卫生局局长。转业到地方后,廖志华依然兢兢业业的工作,一直保持着革命的精神,为老百姓干了很多实事。
退休后,廖志华继续发挥余热,担任东纵边纵博罗县老战士联谊会会长、名誉会长,以及博罗县东江纵队文化研究会会长,致力于推动东江纵队老战士的联谊互动及资料保存工作。“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不仅要铭记历史,也应该开创未来,我希望自己能活到90岁,多干点事,多为国家出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