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莞“三公”预算比去年下降12.08% 公务接待费降幅最大

16.03.2016  11:33

3月15日,东莞市财政局在网站上公开了2016年预算草案及其附表等预算信息。除市本级预算信息外,市直各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也将于近期在法定时间内公开。与往年对比,今年公开的预算信息也有更多积极的变化,其中备受关注的“三公”预算持续减少。

公车购置和出国预算增加

根据东莞市财政局网站上公布的数字,2016年市本级“三公”总预算为13502.61万元,和去年的15358.5万元相比少了1855.89万元,同比下降12.08%。其中,较受关注的公务接待费持续减少,2015年公务接待费预算为5826.5万元,2016年预算4580.6万元,同比减少1245.93万元,降幅达21.38%。

去年,东莞市公车运行维护费预算为7627.1万元,得益于公车改革的推进,今年市本级公车运行维护费也进一步降低至6055.28万元,同比减少1571.86万元,降幅为20.61%,仅次于公务接待费的降幅。

而公务用车购置费和因公出国(境)费用则较去年有所增加,分别为1486.46万元和1380.27万元。2015年,东莞公务用车购置费预算为950.1万元,2015年因公出国(境)费用预算为954.7万元。

东莞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车购置费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按国家节能减排要求,东莞市于去年年底集中淘汰了所有的公务黄标车。同时,根据省政府批准的新一轮车改方案,对于提前报废黄标车且车改后有核定留用车辆的单位,可以在2016年安排资金购置公车补充更新已报废的公务黄标车,但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执行。受上述政策性因素影响,2016年公车购置费相应增加。

而因公出国(境)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市属院校为进一步提高东莞市教育水平,大力拓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在2016年新增出国经费委派教师到国外进修。据了解,市直单位因公外出的团组数和人次均由市外事局按国家相关规定逐项进行审批,数量也严格限定在省政府批准东莞市的控制指标内,相关经费也需严格按照《东莞市市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预算信息透明度提高

记者发现,今年的预算草案报告共31页,单从篇幅上就比去年增加了7页,而附表也从去年的15张增加到24张。除了篇幅增加之外,今年的报告也有颇多看点。

一是新增披露转移支付、政府债务和权责发生制等重要情况。据了解,上述事项均是新预算法第十四条规定的需要作出说明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5年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下降至567.3亿元,比年初余额减少了52.6亿元,远低于去年年底公开的政府债务限额。市镇两级政府大力减债,对于维护东莞市 金融 环境稳定、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意义重大。

二是新增一般公共预算重点支出科目变动情况表。财政资金都花在了哪里?这是民众最为关注的。对此,市财政局在报告中主动作出了回应——2015年预算执行和2016年预算草案均新增了一般公共预算的重点支出科目表,更直观地反映了财政资金投向领域的变动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2016年教育和公共安全将是财政的重点投入领域。

据了解,目前市财政局已将2016年部门预算批复至各单位,根据新预算法要求,经批复后的部门预算也将于20日内由单位向社会公开。市财政局表示,下来将加大指导力度,要求各单位在法定时间内公开部门预算,并对部门“三公”预算经费、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和人次、公车购置数和保有数,以及政府采购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公开内容进一步细化。

同时,东莞市财政局也将加大对镇街预算信息公开的指导力度,从预算编制的源头抓起,制定相关指导意见,规范镇街的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和公开程序,推动镇街提高预算信息的透明度。

将完善市镇财政体制

根据预算信息,东莞市在“十三五”期间会调整完善市镇财政体制,从激励和扶持两方面加大市对镇街的财力转移,一是提高对 经济 发展滞后的镇街税收增量的分成比例;二是将2016年市对镇街的转移支付规模提高至20亿元,“十三五”期间每年递增10%;三是完善基建 投资 分担补助政策,提高市镇共同建设项目市财政的分担比例等。

按照新的体制,“十三五”期间预计市对镇街新增转移财力129.75亿元(增量增加分成61.15亿元、财力性转移支付增加68.6亿元),约占同期市本级税收增量的40%,镇街税收财力占比从2015年的52.8%提高至2020年的58.3%。

如果加上市里增加对经济发展滞后镇的市镇共建基建项目的分担支出,市向镇街转移财力的占比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