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三农三化”内生化扶贫揭阳成效显著

01.12.2015  16:41
东莞“三农三化”内生化扶贫揭阳成效显著

莞揭果疏供应链合作、社工扶志等创新机制备受瞩目

东莞石龙镇通过购买社工服务,针对普宁市云楼村等三个贫困村的留守儿童,开展各类个案和团体辅导,励志效果得到当地教师和家长的好评。

图为社工辅导学生给在外的父母写心里话。 胡国球 摄

  ■透过数据看扶贫

  2013年6月开始,东莞市13个镇(街)相关人员组成驻村工作组,派出45名驻村干部陆续进驻揭阳市揭西、惠来、普宁3个县(市)的35个重点帮扶村。在莞揭两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两地干群的协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攻坚克难,莞揭“双到”成功实现了村户脱贫的实效。截止到2015年11月,东莞市对口帮扶揭阳市共统筹落实帮扶资金3.32亿元,其中落实帮扶揭西、惠来、普宁3个重点帮扶县(市)资金8068万元,落实帮扶35个贫困村资金2.52亿元,村均落实帮扶资金719.02万元。共实施到村帮扶项目1101个,到户帮扶项目35738个。

  一组数据佐证了东莞帮扶揭阳的卓著成效:2015年,受帮扶村村均集体收入达11万元以上,是帮扶前的2012年村均收入1.84万元的5.9倍。而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以上,是2012年人均纯收入2700元的3.3倍。此外,东莞工作组通过建立“三农三化”内生化扶贫的长效机制,使35个受帮扶村和各类型贫困户稳定脱贫。受帮扶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各项帮扶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均达到或超过省的考核要求。

  东莞帮扶揭阳工作成效得到揭阳干群的广泛认可,揭阳市委书记严植婵给予高度评价:东莞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措施实、力度大、成效显著,感谢东莞市委市政府对揭阳的大力支持。

  自广东省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启动以来,莞、揭两市党委、政府贯彻中央精准扶贫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深化“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莞揭同心,高起点谋划“双到”对口帮扶工作。两市市委、市政府协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精准帮扶,实现精准脱贫。

  众所周知,扶贫工作是检验各级干部素质和锻炼党员干部的重要领域,而扶贫的关键在于能否从输血变为造血,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近日来,笔者一行探访了东莞横沥、大岭山等镇(街)对口帮扶的多个贫困村,深入了解东莞扶贫“双到”工作组与当地村集体齐心协心,创新开展社工扶贫、特色产业扶贫、物业扶贫等新做法和新成效。

  受自然、历史和劳动力大量外出等客观原因影响,东莞对口帮扶的揭阳35个村贫困发生率为14.05%,高于全国约8.5%的平均水平。2012年,揭阳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8046元,列全省地市19位。

  为彻底改变落后的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东莞扶贫工作小组积极推动路网、饮水、环卫、教育、医疗、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推进危房改造等“七个一批”民生工程,快速建成一批民生项目。

  莞揭“双到”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广东将消除贫困作为实现新时期总目标的前提的背景下进行。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多次到对口帮扶地督导推动“双到”工作,并要求驻揭阳市工作组要履行好“牵头抓总、沟通两地、科学管理、督促检查”的职责。值得欣慰的是,广大扶贫干部敢于担重任,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困难群众困难和想法,根据当地农民的基础和需求,建立各类农业生产、促进就业、电商创业互助小组,促进农民组织化,并结合揭阳的资源和东莞的优势,建立莞揭“双到”果蔬供应链合作,促进农业的产业化,使农村的农业生产、社会治理、对外联动实现内生、互助、持续发展,形成贫困地区“三农三化内生发展”的长效机制。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东莞已经有8个镇街在普宁、揭西、惠来的18个村开展“社工扶志”工作,其创新做法和效果在2015年全省扶贫开发创新机制工作会议上,受到与会领导广泛关注和推荐。

  多渠道提升贫困村内生发展能力

  近段时间来,年仅20岁的王忠芝像往常一样,将揭西县甲埔村的冬瓜丁、水牛奶酪、圆心白菜等土特产的更新资料,放上淘宝上的“甲埔良品”店铺,以便来自五湖四海的淘宝买家下单。

  这是莞揭“双到”果疏产业基地“甲埔”电子商务中心的日常一幕。揭阳市委副秘书长、东莞市扶贫开发“双到”驻揭阳市工作组组长陈智武介绍,在莞揭“双到”扶贫工作中,东莞茶山镇通过这种“造血内生”的扶贫方式,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等方面做大当地特色产业,一方面通过多层次培训电商人才、多角度支持电商创业、促融合发展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对接淘宝下乡等开拓电商扶贫。

  东莞麻涌镇从民生、智力、产业、物业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帮扶工作,并着力构建“三农三化内生帮扶”模式,注重贫困村的造血自生功能,为对口帮扶的揭阳市惠来县岛南村和后王村投入资金1031.23万元,为两村各修建一栋综合楼,完善基础设施。综合楼部分铺面出租后,每年为两村增加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15年比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了2倍。同时为当地农业生产投入100多万元,建设饮水工程、广场、机耕路、完善排涝工程,确保村民生产、生活得以正常开展。

  由于岛南村和后王村有种植红薯的传统,而且品质优异,麻涌镇通过统筹合作社加农户,使产业化参与率达到100%,并为村民发放农业发展基金,鼓励农户积极种植红薯。然后将红薯粉加工成粉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此基础上,麻涌镇还组织岛南、后王两村,与麻涌镇供销社和“双到”农产品店建立“农超对接”渠道,推进“莞揭果蔬苗木供应链合作”,每年销售红薯粉2000斤左右,有效提升了当地农业效益。

  “社工扶志”新模式介入贫困村社会管理

  惠来县隆江镇鹅豆村、北溪村以及山家村是东莞横沥镇对口帮扶单位。帮扶前,3条贫困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446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3097元,村均集体收入仅2.33万元。摆在东莞工作组面前的情况十分艰巨:3条贫困村的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生产水平低下。

  为改变上述面貌,横沥累计统筹帮扶资金2122.01万元,其中横沥镇帮扶资金773.65万元,市外帮扶资金1348.36万元;累计开展帮扶项目1900多个。给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十分明显。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帮扶前约3097元,增加到8500元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率高达100%。

  横沥镇还积极推动各贫困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建立莞揭“双到”果蔬供应链合作种植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参与白茄子、蒜芯以及菠萝种植。从源头上帮助贫困户脱贫实现增收。

  为了让贫困村内生化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横沥还购买东莞隔坑社区服务中心的专业社工服务,在对口帮扶村开展励志辅导和扶贫动员活动,并为当地举办了多期本土社工人才培训班。与此同时,横沥还在村内评选表彰“脱贫致富标兵”“创业新星”“种养能手”等一批先进个人共24名,有力推动当地形成做好事、创好业的良好社会风尚,提振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

  由东莞石龙镇对口帮扶的普宁市云楼村,也经历了同样的华丽蜕变。石龙镇结合扶贫工作“扶贫先扶志”的具体要求,率先在云落镇云楼小学开展社工扶志项目,自2014年9月开展社工服务以来,已有超过百名社工、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驻校辅导,每周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在社工们的用心栽培下,孩子们勇于破除心理障碍,乐观积极地探索新事物,在意志、品格和志向上,都发生很大的转变。

  有一名在舞蹈兴趣班学习的留守儿童,突然提出不想学习,社工老师积极沟通后,发现她担心其他同学笑话她跳得难看,经过心理辅导,该学生找回了信心,重新活跃在舞台上。 撰文:方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