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东江水域生态好转 渔获增多

24.07.2016  01:09

东莞时间网讯   19日,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公布《2015年东莞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5年全市海域水质均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总体水质状况较2014年有所好转。全市海域在2015年未发生较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未发现咸潮入侵情况。通过对南海区、珠江口及东江东莞段渔业资源监测,其中东江东莞段监测总渔获量、平均渔获率分别比2014年增加4.3%、37%,这表明东江水域生态环境有所好转。

海水主要污染物含量有所下降

东莞有海域面积82.57平方公里、海岸线112.2千米、海岛5个。2015年,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对辖区内海域开展了海水、沉积物、陆源入海污染物、渔业资源等监视监测,布设各类监测站位40个,采集样品1697份,监测项目覆盖水文、气象、水和沉积物环境等共54项,获得环境监测数据4473组,比2014年增加1207组。

监测结果表明,全市海域水质均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等。其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有所下降,石油类含量较2014年略微升高,总体水质状况较2014年有所好转。长安、虎门、沙田、麻涌四处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均总体较差。不过与2014年相比,四处近岸海域的无机氮含量均有所下降。

公报》显示,2015年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水质质量与2014年基本一致,主要污染物为活性磷酸盐、无机氮;保护区沉积物质量同比有所好转。2015年,威远岛滨海 旅游 度假区海域的海水质量与2014年类似,主要污染物仍然是活性磷酸盐、无机氮。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并未发生咸潮,东莞海域也未发生较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

东江水域生态好转渔获增多

为促进东莞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2015年市海洋与渔业局会同虎门、长安、石碣、石龙和麻涌等镇在所辖渔业水域共开展5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放流鱼苗560万尾、虾苗150万尾。

公报》显示,2015年东莞市全年安排监测样本船12艘继续做好南海区、珠江口及东江东莞段渔业资源监测。共开展面上调查24次,收集渔捞日志110本,录入数据11万组。监测船(双拖2艘,拖虾2艘,刺网4艘,钓具2艘,笼捕2艘)总吨位456吨,总渔获量为437吨。根据收回的渔捞日志统计,东江监测船2015年总渔获量13861公斤,平均渔获率6.7公斤/小时,与2014年产量13294.3公斤、平均渔获率5公斤/小时相比,分别增加4.3%、37%。

7月21日,市海洋与渔业局解释称,增产原因是东江水域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与2014年相比总产值持平,成本降低,所以效益较往年略好。渔获物组成与2014年相比大致一样,主要有鲢、鳙、鲮、鲤、广东鲂、草鱼、黄颡鱼等,其中以鲢、鳙、鲮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