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会客厅:东莞5位镇委书记同台建言“十三五”

24.02.2016  09:17

东莞时间网讯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未来五年,我市将在“一中心四组团”的新格局下,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三个走在前列”,努力实现“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美丽愿景。

为了凝聚城市智慧,2月23日,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两会“会客厅”邀请了五名镇委书记,分别代表“一中心四组团”出席论坛第一期“镇委书记专场”,一同为东莞筑梦“十三五”破局发展建言献策。

论坛上,五名镇委书记围绕东莞镇街如何把握新形势、争创新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创新发展新思路,努力为东莞推进“三个走在前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传递“镇能量”。

本期嘉宾

市人大代表、大朗镇委书记  胡浩举

市人大代表、长安镇委书记  何绍田

市人大代表、常平镇委书记  黄庆辉

市人大代表、黄江镇委书记  叶锦锐

市人大代表、道滘镇委书记  邓    涛

【话题一】 创新驱动

技术资金人才是创新三要素

工业城市是东莞的第一属性。从“世界工厂”到“国际制造名城”,未来五年东莞镇街如何更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胡浩举:毗邻松山湖高新区,并坐拥中国最大科学装置,这是大朗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五年,大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发挥好散裂中子源这个“国家级”不可复制的科技优势。其次,松山湖是珠三角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大朗要做好对接松山湖的文章。

大朗还要做好对接深圳的文章。大朗靠近深圳,如何把深圳高新科技产业和优质规模企业引入大朗,这是我们接下来还要继续努力的。此外,大朗还要做好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譬如说推动“毛织+电商”、“制造业+研发”,做好现代服务业等等。

何绍田:长安是工业大镇,主要是两大产业五金模具和电子信息。发展到今天来讲,长安考虑的不仅是量的扩充,更在于质的提升。这两大产业怎么升级转型呢?我认为核心问题就是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有三个要素;技术、资金和人才。

在技术方面,我们建立了一个国家级五金模具检测中心,这个平台为长安的产业提升发展质量。在资金方面,近年来长安引入了不少 金融 机构,去年我们引入了4家创投公司,可为长安企业融资50多个亿,这对长安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稳定信心的作用。

第三个是人才问题,科技创新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长安每年都给优秀人才发放“优才卡”开设“绿色通道”。同时我们还创新了人才评价体系,以前是由政府来认定人才,如今变为由企业认定、推荐人才。让人才更加符合长安的产业结构,这对长安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话题二】 增长方式

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东莞日报 前不久推出的《镇街年度发展报告》可以看出,镇街 经济 增长大多还是靠房地产、大项目 投资 来拉动,依靠土地的发展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未来东莞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张,镇街如何保证GDP增速?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邓涛:道滘目前还处于追赶阶段,努力跟上全市的发展步伐。道滘寻求新动力,一个是充分接受外部的辐射,充分发挥对接广州深圳,尤其是广州方面的创新资源优势,引进更多更好的创新资源;另一个是努力增强内部驱动力,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经过努力目前道滘已成为水乡片区发展速度排名第二的镇。

从产业体系上,未来道滘要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能以更小的土地消耗,更高的产值实现增长,道滘正在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装备产业。现代服务能进一步摆脱对传统模式的依赖,接下来我们要做好现代 旅游 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未来五年,水乡将迎来一个发展机遇:消费升级。道滘跟长安、常平拼现代制造业显劣势,但是作为消费升级的服务区,我们还是有很多资源的,比如说生态旅游,还有“食品名镇”这个传统的特色产业。

叶锦锐:黄江镇的山水资源丰富,我们的森林绿地有7万多亩,生态绿地占全镇总面积超过60%,怎么发挥我们的生态优势?我的想法是一个是要发挥它对第三产业的服务功能,同时要发挥它本身的效益。

去年,我们在黄江与深圳交界的地方,引进了一个深圳的投资主体,接下来将按照国家级农业公园来打造这个项目。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被纳入重大预备项目,我们有信心把这个农业公园打造为东莞深圳的旅游亮点。这个项目包括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农产品交易、乡村生活体验等等,还有 养生健康 等综合项目。项目核心区规划1500亩左右,总体规划约1万亩左右,我们有信心两年内打造好,这个项目将成为黄江未来的绿色增长点。

【话题三】 区域竞合

打破以“镇”为单元的分散格局

“一中心四组团”给东莞镇街发出了“抱团”发展的信号。随着城轨的开通,镇街之间的人才、资金、技术流动更加便捷和频繁,镇街之间的竞争合作也会更加激烈,如何引导区域的良性竞争与合作?

黄庆辉:东莞产业空间足够大,足以容纳多个镇街共同打造。在“组团”格局之前,镇街产业体现的是“分”,缺乏沟通协作,各做各的事。我觉得我们以后要更注重“合”,把相关镇街优势产业合并成若干个支柱性的产业集群。

目前我们提出了“组团”概念,但还是一种松散式的关系。过去各地都是以“镇”为单元做规划,因此村与村交界的地方往往是坟场,镇与镇之间都是做垃圾场,一个镇或一个村的“边角地”很可能是隔壁村、隔壁镇最优质的资源,所以很有必要做一个组团式的规划,改变各镇以镇为规划单元的现状。

确定“组团”格局之后,我觉得还应该考虑如何完善组团内部的轨道交通网,打通组团内部交通才能更好地整合区域资源。我想在轨道交通规划方面,要更加注重组团内部的交通整合,尤其是适当突出组团的“强心战略”,以组团中心统筹布局,这样对整个组团的发展会更加良性。

胡浩举:毛织业是大朗富民强镇特色产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大朗毛织业已经完成了“富民”的使命,但从“强镇”角度来说,大朗毛织还需要提质,跟松山湖合作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大朗镇有土地空间和产业基础,还有城市基础,松山湖有很多高新孵化器,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要努力把松山湖的孵化器研发成果转化为大朗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这个合作首先要从环境开始,我们提出了“松朗一体化”,我认为首先是要实现环境的一体化。为此,我们把今年定为大朗的“环境优化年”,我们希望通过更大的努力把环境做好,吸引更多松山湖白领到大朗居住消费。

人才竞争是区域竞争很重要的一项,留住人才,才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这些年大朗努力从教育事业方面进行突破,满足人才子女上学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建好城市家园,承接松山湖高科技人才到织城发展。总之,松朗一体化方面今后要更多地点对点服务。

【话题四】 协调发展

注重“组团”内部产业横向联系

在镇街经济“抱团”的同时,城市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也在考验着镇街的协调与解决能力。譬如说河流治污、大气净化等环保问题,谁来主导?

何绍田:长安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尤其要弄清楚在“组团”当中我们是什么角色,我相信未来东莞的经济中心将在西南组团。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组团”每个成员都特色鲜明。长安是一个科技工业的创新高地;虎门是一个商贸业极其繁华的载体;厚街也搭建了很好的展览展销平台。可以说,我们各具特色而且产业关联度很高,西南组团是一个协调发展的地方。

接下来,长安就是要加大科技创新,强化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长安出台了“1+13”的科技创新,我们提出要建立一个科技创新的园区——科技商务区,通过科技商务区把技术、人才、资金高度融合起来,为西南组团做贡献。其次,长安要紧密接驳深圳,提高城市竞争力。

轨道交通开通后,会对西南组团有一个整体提升的机会,不过我们要“抱团”发展还要探索建立区域联动的机制。通过这个机制,可以让组团内部的战略决策问题更好地落地。比如说,在组团内部实现道路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管理标准一体化等等。今后,我们还要通过改革来释放动力和效率,提高西南组团的竞争力。

西南组团还包括长安新区,长安新区是东莞未来的增长点,这里靠近前海和大空港经济带,长安对接深圳就要抓好长安新区带来的新机遇。

邓涛:过去,32个镇街像一个“蜂窝”,每个孔单独向外,孔跟孔之间是高度隔离的。如今,“一中心四组团”就像“玉兰花”,分为几个花瓣,花瓣的养分和能量在主干上进行交互。我们要实现空间资源共享,就要打破“蜂窝”格局实现区域统筹。

我认为,水乡管委会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它代表着东莞区域“组团”整合的方向。未来,东莞五大组团将针对不同的导向整合出不同特色的产业集群。比如说,西南组团面向深圳,西北组团要面向广州,水乡管委会在水乡十镇中发挥了宏观统筹的重要角色,未来还可以在市场监管上做得更好。水乡管委会的经验值得推广。

【话题五】 产城融合

推进产城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

未来五年“同城”概念越来越宽,东莞对接广深的战略将面临惠州强有力的挑战。镇街将如何强化自身优势,巧妙应对近在咫尺的“追赶者”?

黄庆辉:东莞的工业发展载体跟惠州不一样。东莞最大的优势在于产城融合,每个镇甚至有些村都是产城融合的载体;惠州是以工业园区来吸纳企业,政策统一、土地供给比较便利。分散型的载体,在资源整合方面比较被动一些。但是东莞优势在于有一个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环境。在莞惠“同城”竞争当中,作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常平镇乃至东北组团在未来五年要努力打造产城融合的示范镇、示范区。结合“五大发展理念”,常平提出了新的发展定位——做好产业的“活力”和生活的“宜居”。

同时,常平还要努力实现产业升级以及产业多样化,城市升级以及管理精细化工作要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新三成熟”的总体工作布局,落实这一工作要求。“一新”就是构建产业新体系,“三熟”就是打造成熟的政府、成熟的都市、成熟的社区,用这“一新三成熟”分别完成经济活力持续,完成宜居环境的提升,从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常平目前已推开两个试点。其中一个是旧工业区,占地135亩,原来有48栋厂房,周边都是生活配套很完善的街区,我们计划把旧工业区全力打造为常平的科技园区,引入创业平台和新的企业,将其打造为对接深圳、香港、台湾的国际创业港口;另一个新区是原来定位的新城市发展区,用来发展珠宝文化产业。

目前,全国唯一批复的珠宝交易中心已落户常平,它将成为珠宝产业要素集聚的平台。常平计划依托该中心打造“两个千亿”,一是原材料的交易量年突破1000亿,二是珠宝产值突破1000亿。实现了这两个千亿,新的产城融合板块就能建设起来。今后我们将加大推进产城融合,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何绍田:莞惠不只是竞争的关系也可以进行合作。轨道交通开通后,对莞惠深一体化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东莞的优势在产业,但土地资源有限,应该把东莞发展的腹地拓展到惠州以及其他区域,这样能够优势互补。

同时,东莞还要抓住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促进道路、物流、产业联通,把优质的产业留在东莞,把一些产业环节适当地往周边转移,这样更有利于推动东莞发展。

【话题六】 同城竞争

东莞要做好  “加减乘除”四篇文章

轨道交通对东莞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加速市民化进程,但同时也把东莞拉上“擂台”与广深甚至香港直接较量政府的服务水平、城市管理水平,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档次。“同城”时代即将来临,东莞镇街需要做什么?

叶锦锐:黄江到深圳市区半个小时,到东莞市区也是半个小时,处于深莞半个小时经济圈。黄江的定位是打造莞深科技创新走廊“桥头堡”,这需要做好三个方面。

首先是多走动。黄江是深圳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去年跟深圳互动比较多,有民间、商会和企业之间的互动等,走动多可以推介投资环境,对信息掌握也更有利。

其次是多招商。通过多走动掌握了信息,根据定位招引对产业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近两年,黄江在土地统筹和园区统筹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置换了35万平方米的厂房,消化了25万平方米的土地,促进12个好项目落地。

第三是多对接。要实现产业、交通的对接,规划的对接,还有人的对接。规划对接方面,黄江邀请了深圳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做好“十三五”规划,一边更好地跟深圳融合在一起。

邓涛:未来东莞应当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

首先公共服务要做“加法”,要实现宽口径。服务项目要宽口径,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服务的人群要宽口径,像长安,来创业的人不管什么户籍都有机会得到优才卡,有各种各样的公共服务。此外,产业服务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也要更加宽广。公共服务能不能跟广州深圳接轨,是决定东莞能否把人才引进来的关键。

其次要在产业上要做“减法”。同城时代如果产业结构高度雷同,很难与别人竞争,东莞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产业,要聚合优势产业,要把几个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通过特色定位来吸引人才。我们不是什么人都要,关键是人才要服务产业体系。

政府效能要做“乘法”。东莞是非常特殊的市辖镇的结构,效能“天生”比广州深圳快,加上改革开放又叠加了许多“红利”,包括新城镇化。未来东莞政府效能要保持大幅快跑、敢闯敢试的优势,尤其是要推进“三个走在前列”。

我们还要做好“除法”,避免“大城市病”和“小城市病”。大城市宜居方面有所欠缺;小城市非常宜居,交通、环境也比较好,但相对较为封闭,服务残缺不全,这方面要向大城市看齐。治好这两种“病”才能使东莞的环境更符合城市创新发展的需求,实现产业和人群的有进有出。

要注意,东莞主要问题不在于集聚更多的人,而是在于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让人口结构跟产业结构相匹配,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