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新机 开新局——学习贯彻落实东莞两会精神⑮|松山湖:全力打造“创新城市” 力争年底完成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
今年东莞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外公布了我市2019年亮丽的成绩单,同时展望2020年发展的理想与目标。其中,“松山湖”被提及多次,再成高频词,对东莞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成为报告重点之一。
为传达学习市“两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6月18日,松山湖召开2020年第21次党工委会议。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以及党工委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松山湖科学城内,中国散裂中子源已投入使用,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正热火朝天的施工中
部署六项重点工作任务
会上传达学习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总结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明确园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并提出今年重点工作目标。
松山湖园区是全市最早成立“保稳定,促发展”战时状态经济运行调度机制的园区,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并且获得了显著成效,取得了重大战略性成果。
为做好园区下阶段工作,会上明确了今年六项重点工作任务。松山湖将以战时的体制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坚决强化民生保障,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深入扩大内需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三区”建设为引领,着力增创东莞改革发展新优势,持续深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加快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着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今年的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从强化民生保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为园区发展列出了一系列小目标,并首次明确提出,要将推动松山湖打造成为东莞“创新城市”形象标杆地区。
针对“创新城市”建设,会议明确指出,作为东莞市的“创新示范点”与“创新标杆”,松山湖的创新水平就代表着东莞的创新水平,松山湖要明确松山湖的“创新”城市定位,加强谋划,创新施策。同时加快推进松山湖科学城高标准的建设与管理,努力孵化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把“点”连成“线”,把“线”连成“面”。
“创新城市”面貌逐步呈现
“创新城市”建设如何推进?当前,松山湖正加快建设以松山湖科学城为主要载体,以华为等高科技企业为代表,集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等于一体的尖端制造业汇集地、高端人才集聚区。
松山湖科学城总规划面积90.52平方公里,基本确定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目前建立起松山湖科学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和6个工作专班的“1+1+6”协同工作机制,以超常规的力度加快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力争年底完成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
今年以来,松山湖科学城捷报连传。1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落户松山湖;2月,中国散裂中子源束流功率达到100kW的设计指标并稳定供束运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3月,东莞松山湖科学城至深圳光明科学城通道(东莞段)首期工程动工;4月,清华东莞创新中心获批成为“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5月,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团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散裂中子源用户的研究成果在《Science》发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北京大学刘开辉研究员、王恩哥院士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Nature》发表研究论文。
捷报连传的背后,是松山湖日渐雄厚的科研创新实力。随着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松山湖正逐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聚集了以华为为代表的产值超千亿元并处于行业顶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拥有华为、华贝电子、生益科技、蓝思科技、歌尔声学等一批科技型行业龙头企业,将在未来3-5年内,形成不可估量的科技创新合力。
秉持着“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初衷,松山湖接下来将对标国际一流湾区,融入区域发展大局,高质量推进科技创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形成更具区域视野、创新潜能、生态与人文魅力的发展新格局。
全媒体记者 张帅/文
松山湖融媒体中心供图
全媒体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