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中医门诊诊疗服务有望纳入首诊范围

20.04.2016  11:16

  南方日报讯 (记者/欧雅琴)根据东莞市卫生计生局近日出台的中医药工作要点,年内,东莞将探索出台一系列鼓励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包括将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实行中医临床路径、吸引更多名老中医坐诊等。对此,业内人士则呼吁,尽管社保政策可以推动部分中医药机构的发展,但是多点执业仍需要对中医坐诊打开“方便之门”。

  新增3—5个中医类重点特色专科

  据市卫计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市中医医疗机构有62所,其中中医医院3所,中西医结合医院2所,中医门诊部11所,中医诊所46所。全市中医住院病床2625张,占全市医院总床位(27457张)的9.56%。全市执业(助理)中医师(含中西医结合医师)2247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196人。

  目前,东莞有46所二级以上管理综合医院开设中医科,其中有40所医院开设中医住院服务,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提供中医药服务。

  近年来,东莞中医发展不断完善,但是由于中医药服务廉价、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中医药事业发展也面临瓶颈。

  日前,市卫计局下发了今年的中医药工作要点规划进行布局。根据要点,今年东莞会加强市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塘厦医院和大岭山医院等4个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建设工作,探索开展重大疑难疾病的中西医临床协作工作,全面带动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

  同时,东莞还将扶持虎门中医院开展特色中医药服务,强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此外,东莞今年计划新增建设3—5个中医类重点特色专科,并探索开展中医临床路径工作试点工作及优势病种遴选工作。

  试点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工作

  今年,东莞还计划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分级诊疗制度。根据上述工作要点,东莞将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争取将中医医院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满足人民群众首诊看中医的需求。同时,探索实现三级中医医院优质资源下沉,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分工协助机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市卫计局还表示,今年将争取扩大纳入医保支持的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范围,合理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

  “以前的报销政策是,必须看完西医再转诊中医,通过政策杠杆可以让更多患者直接看中医。”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中医门诊纳入首诊,群众看中医可以提升便利性,也支持了医疗机构的发展。

  此外,在中医药科学研究方面,政府将通过中医科研立项、经费资助等途径予以扶持,争取国家级省级科研立项项目。同时扶持市中医院开发、研制和应用确实有效的院内中药制剂,并争取实现在全市各医疗机构间流通使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根据工作要点,东莞将试点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工作,探索开展中医医疗与养老服务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卫生部门还提出,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

  ■亮点

  年内启动筹建市国医馆

  要发展东莞的中医药事业,人才是个瓶颈问题。对此,市卫生计生局提出,年内将建设市级国医馆,希望借此吸引省内外国家级名老中医,定期来莞坐诊,缓解“看名中医难”的现状。

  东莞现有3所中医院,其中市中医院还是三甲医院,兴建市国医馆是否会造成患者分流,导致现有中医资源浪费?市卫计局对此解释称,国医馆是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博物馆的复合体,今后将与市中医院错位发展。国医馆将定位为集中医医疗、中医养生、中医药学术交流、教育传承、科学研究、中医药知识普及和文化宣传于一体的机构,打造成为东莞市高层次高水平的中医药品牌,以此推动和引领东莞中医药发展。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市级国医馆建成后,可以吸引并汇聚全国知名中医名家前来,解决东莞中医人才紧缺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师带徒”途径,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为东莞培养新一代名中医团队。

  但是,该人士也提出,根据目前东莞的多点执业政策,名老中医也需要定时进行考核、备案,“中医流派比较多,再考虑到老中医的身体原因,希望能进一步放宽对中医多点执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