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从被动承接地走向低成本创新迁入地

15.06.2016  19:57

广东中能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已经安装完毕的大型医用放疗设备进行检查。记者 孙俊杰 摄

广东中能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型医用放疗设备打破国外品牌对该领域数十年的垄断。

2016年下半年,由广东中能加速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科技”)自主研发的大型医用放疗设备将在国内全面上市,从而打破国外品牌对该领域数十年的市场垄断,对于广大肿瘤患者而言,他们将因此享受到更加低价的放疗检查服务。

该公司总经理杜湛博曾在美国硅谷工作8年,他说,中能科技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数年时间完成国外花了数十年才取得的技术攻坚,很大程度得益于东莞不断优化的创新环境和空间所提供的强大支撑。

杜湛博的体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新加入者的共同心声。背靠深圳这一全国创新领先城市、主动对接硅谷等全球创新中心、强化创新软环境的营造与创新成果转化的制造能力配套,曾经依靠低成本制造行销全球的世界工厂,正在通过一点一滴的务实探索,走向全球低成本创新的迁入地。

创新转移的新路径

在松山湖埋头奋战500多个日日夜夜之后,东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欧阳洵终于迎来了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喜悦。

5月31日,由欧阳洵创办的东莞氢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发布自主研发的无害化氢燃料电池,该产品在破解氢燃料电池安全性等技术难题的同时,实现快速稳定充电的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行业空白。

在选择到松山湖创业之前,欧阳洵及其创新团队已经是行业内的佼佼者,拥有业内最先进的水冷电堆、甲醇制氢、燃料电池控制器等核心技术,也曾收到从全国各地抛来的“绣球”。

“松山湖的建筑风格、营造的创新环境以及配备的各种条件,都让我想起美国硅谷,这种氛围特别适合我们潜心搞创新研发。”在合伙人引荐下首次来到松山湖后,欧阳洵就认定了要在这里追逐自己的创新梦想。

广东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石西增曾在美国留学、工作多年。在他看来,过去30多年,东莞都是在被动接受全球产业转移的辐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伴随着全球劳动分工的变化,“世界工厂”崛起的路径始终摆脱不了“三来一补”的低端代工标签。然而,伴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物理空间限制加速松绑,越来越多的创新团队开始主动流向创新成本更低的地方。而东莞有着全球公认的硬件制造供应链优势,加之自身不断提升的创新环境,让来东莞创新创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留学归国人才的选择。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同样指出,面对全球创新转移的大热潮,当地政府正在顺势而为,利用机器换人、产业 投资 基金 等政策引导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民营科技园区运营商主动从创新企业需求出发,提供专业化服务,政府通过选择优质科技园区运营商设立公办民营的科技服务中心,而且让政策服务更具针对性,正在实实在在降低企业创新的运营成本。

深莞融合的新趋势

为骑行爱好者增添乐趣的智能头盔,从欧洲漂洋过海而来的家用公寓式充电系统,融入中医疗法的智能按摩手套,为木工发烧友量身定制的木作课程……

在今年5月落幕的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上,由松山湖生产力大厦国际创意产业孵化中心带来的众多国际化创新成果在展会期间火了一把,而该平台正是深莞两地创新合作发展的最新成果之一。

今年元旦那天,松山湖管委会与大学城创意园签约运作生产力大厦项目,将把大学城创意园在深圳的成功运作模式和各功能服务平台复制到东莞。

中心负责人呙岭坦言,自己现在两头跑,希望尽量发挥深莞两地各自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为创业者找到最为合适的资源。

事实上,类似呙岭这样每周上演“双城记”的忙碌身影,如今已经渗透到整座城市创新的各个环节,成为两地创新合作一道道风景线,并通过一个个产业项目的落地助推着深莞两地的深度融合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全市新的内资项目中,来自深圳投资的项目协议投资金额为425.28亿元,占比达34%;亿元以上项目中,来自深圳投资的项目协议投资额为398.3亿元,占比达39%.

东莞中集创新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魏俊表示,中集智谷是中集集团进军创业市场的首个项目。创新创业是需要“土壤”的,之所以选择东莞,是因为东莞有这个潜质。

“中集智谷之所以设立在松山湖,是因为这里更加靠近深圳,尤其是处于深莞 经济 一体化的产业带上,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孵化。”魏俊说,东莞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催生很多在集装箱、物流、道路运输、海洋工业等产业链的创业机会,加上智能装备、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在东莞迅速发展,这些产业符合中集的产业需求。

向全球进发的新征程

当以深圳光启为代表的国内创新领军企业正在以色列等创新高地大举进军,搭建起一个个全球创新孵化器、跨国并购创新潜力企业时,一路扮演创新跟跑者角色的东莞,同样早已着手布局向全球创新进发的新征程。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0多年时间,东莞先后引进设立了包括中以产业园、中英产业园、中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德创新产业园等在内的国际合作平台,并在美国硅谷设立办事处,在南美等新兴国家地区设立了经贸点。

然而,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创新资源争夺战,东莞已经感受到,这一创新转型机会窗口已经时不我待,必须想方设法超常规提速对接全球创新资源。以中以产业园为例,今年5月底,东莞市松山湖控股有限公司、东莞市融易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与以色列英飞尼迪集团公司在以色列正式签署了《合作设立基金协议》,按照该协议,融易英飞国际产业孵化基金总规模为人民币5亿元,计划进一步优化以往中以产业园的招引模式,通过参股或投资孵化器、投资在孵优质项目等形式深入挖掘以色列等国的先进技术,提高园区企业技术研发实力,加快形成产业集聚。

在基层,各镇街也正在使出浑身解数对接全球创新成果。就在6月9日,长安与天时国际实验室正式签约合作共建快速成型创新中心,对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知名高校,希望依托其先进的技术,在创新全球化时代,构建长安开放式创新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黄亚生教授认为,这样的合作能够通过深入探索开放式创新的组织方式,探寻众人参与创新、更加开放、自上而下自发的社会创新模式,推进国际创新者与中国制造业产能的开放型合作。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则提醒,创新发展的环境和空间瞬息万变,对于东莞各级政府而言,目前除了要进一步加大这类开放型创新合作的扶持力度,还须不断提高政府自身创新服务及对接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创新项目池中甄别优劣,为当地发展谋得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