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企业抱团非洲淘金 谋求重焕生机

14.07.2015  10:50

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而急需工业化的非洲正在向中国企业敞开怀抱。在“一带一路”新战略的推动下,“东莞制造”这一列车也开向了非洲。

中小企业自发加入非洲淘金潮

2015年4月,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带领着40多家企业代表走访了南非、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三个国家。在一个多星期的友好访问中,收获连连:对接会开始不到5分钟,东莞企业卖出了数千万元拖车,有贸易企业甚至签下了逾亿元新订单……徐建华提出,希望虎门港能与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港口联盟,探索直通航运。

被称为“不毛之地”的非洲,市场潜力超出了东莞企业者的想象。东莞鞋业巨头华坚就抓住契机,在非洲投资了32亿元建成轻工业园,未来,埃塞俄比亚六成以上的鞋业、服装、手袋等产品都在这里生产。

而在巨头大手笔“抢滩”非洲之外,东莞的中小企业也自发加入了淘金热潮:东莞的电子科技公司、发制品企业等陆续进入非洲建厂。5月17日,纸巾加工厂老板“开心”等7个中小企业老板一起考察了坦桑尼亚,南都记者随团跟访。

在半个月的考察中,这些活跃的中小企业主们在非洲看到的是30年前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国内已经淘汰的摩托车组装设备转移到坦桑尼亚,成就坦桑尼亚第一条生产线;生活用品稀缺,一条纸巾卖到60元人民币;1990年代的中国瓷砖花样还陈列在商店里……

 联合上下游企业一起闯非洲

这里到处是商机,也到处蛰伏着风险:汇率大幅波动,持枪抢劫事件频发,官员贪腐严重……急切转移的中小企业能将“东莞模式”顺利复制到非洲吗?挑战重重。

他们设想的模式是:抱团。

这在中山已有先例。近30家中山企业抱团开拓中东市场,统一对接当地商会组织采购洽谈,或是一起招聘海外销售等。“对于中小企业,抱团是实实在在看得到的效益。”统筹该事项的中山市跨境互联网贸易促进会会长孟盛就介绍:仅以物流为例,抱团后和国际物流巨头谈判更有优势,价格打到了2.8折,他的企业一年就节省了两三百万物流成本。

东莞的中小企业者也在尝试抱团,探寻非洲市场:他们希望能联合上下游企业一起闯非洲,共同应对商业和政治上的考验和风险。

但除了企业自身,政府的扶助不可或缺。“即使目前在非洲建厂的莞企还很少,毫无疑问这是必然的趋势。”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专家坦言,近两三年来,东莞官方领着企业代表团频频走访新兴市场,从南美到西亚,再到非洲,每一次出访都为“东莞制造”带回了巨额订单。但接下来更为迫切的是,如何将这一整套服务模式化,建成平台:从初期的海外市场调研,到企业在海外的投资贷款支持,甚至在风险发生时,如何介入救急,都需要地方政府的“保姆”服务。如果这一模式酝酿成熟,受惠的不只是跟随政府出访的大企业,大量成长中的东莞中小企业也将加入“一带一路”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