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传统展会借O2O 走向“互联网+”
4月9日,东莞国际采购商洽谈会在东莞举行。俄罗斯版“亚马逊”Ozon、俄罗斯版“唯品会”KupiVIP,MobilMarket等垂直B2C网站的50家俄罗斯顶级零售商来莞洽谈采购。
此次展会的最大特点是改变了传统展会模式,形成“线上约,线下会”的新模式。东莞市跨境办、业内商家和学者等多位人士表示,这意味着O2O将传统展会带入“互联网+”时代。
俄采购商披露商品需求
在本次会议上,俄罗斯商家首次披露了俄罗斯市场的商品需求。Yandex中国区业务发展经理蔡学峰表示,Yandex在俄市场占有率达59.9%,相当于百度在中国的地位。他认为,是有着发展潜力和利润的电子商务市场,俄罗斯在线零售贸易市场每年平均增长10%,在2014年已增长至213亿美元。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仍在稳步增长。在2014年的增长为1%,达到884亿美元。根据该公司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出口至俄罗斯最热销产品为服装与鞋子,占比达18,62%;化学产品、矿物燃料、黑金属材料产品为12.61%;电话包括移动电话及其它声音输出设备与数据通讯设备、电脑办公技术设备、电子消费产品、电气设备(发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磁铁,无线电零件)、机器与设备、纺织品和针织品及以及汽车配件等分别为前十位热销品。
Ozon商务部门负责人YuryRagulin表示,运动服、旅行箱、婴儿车等是其主要销售商品。东莞恰恰是这些商品的货源地,他对此次来莞充满期待。
深圳企业扎堆来莞参会
现场不少产品吸引了俄采购商的目光。在采购会接近尾声时,已有4家企业在现场就与俄采购商签署了意向协议。他们分别是俄采购商Gmart(GabuniyaAnna)和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俄采购商Mobilmarket和道格电子、俄采购商Ion和恒昌皮具有限公司、俄采购商JustInCase和ipors箱包公司。
此次参加展会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深圳企业。而且这些企业相较东莞企业表现出更强烈的开拓俄罗斯市场意愿。
东莞市跨境办负责人邓涛认为,出现这一情况,一方面说明东莞作为华南工业展览中心、区域采购中心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东莞制造业企业对跨境电商认知程度和积极性都不高。他认为,东莞跨境电商发展时间不长,在商业模式和服务体系上都有所欠缺,而深圳则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也是东莞这类制造业基地转型的痛点。”
邓涛也认为,深圳企业参会是对东莞企业的启蒙,东莞仍有机遇。这次东莞邀请了很多商会参展,就是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更好地动员本地制造业企业加入跨境电商的行列。同时,东莞制造业资源丰富,吸引深圳电商来莞对生产企业来说并不是坏事。
展会新模式受欢迎
在“互联网+”成为热词的时代,展会这一传统形式也受到冲击。此次展会上,主办方大龙网副总裁苏明璞发布了“一带一路”新战略。大龙网在跨境电商贸易中将推广“线上约,线下会”的模式。一方面通过APP定期向海外零售商和国内生产商提供稳定持续的线上交易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类似展会和海外互动体验馆,让采购商可以直观的感受国内产品质量。
大龙网将于5月20日在莫斯科建立中国产品互动体验馆,未来还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铺开建设。苏明璞透露,预计3年内覆盖华沙、法兰克福、巴黎、伦敦等欧洲主要贸易国家。未来还有可能向东南亚、南美拓展。今后,东莞乃至中国的制造商不仅可以将产品放在体验馆供海外零售商体验,还可以定期在海外举办产品发布会、零售商见面会等。大龙网还整合了通关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金融平台、物流平台,为中国制造商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中国制造真正掌握定价权,建立属于自己的全球分销体系,真正成为有品牌的全球商品。
昨天的展会在现场专门准备的洽谈区中,中国供应商出现排队等候采购商接洽的情况。深圳伟浩体育用品公司负责人鲍女士带来的是一款旅行箱产品,这和Ozon的需求非常契合。鲍女士说,有的展会是泛泛的产品展示,参展商其实很难有机会与精准目标客户进行深入接洽,甚至出现过参会一次差旅费都赚不回来的情况。而这一次的展会有着鲜明的供需对接主题,同时,线上能掌握采购商的信息,线下能与对方建立直接面对面联系,不再“瞎猫撞死耗子”。
传统展会需转型
这一展会模式被邓涛称为跨境电商4.0模式。邓涛说,传统展会规模大,频次低,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小批量多频次多品类的生产需要。大量贸易公司参展,实际压缩了制造商的利润,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他们参与跨境电商的热情。而这一次的展会生产商直接与零售商对接,产品主题更加集中,不再是百货商场式的展会模式。此外,通过手机客户端等社交工具长期推送交易信息,及时反馈零售终端体验需求,再以海外实体形式展示产品,带有鲜明的“互联网+”时代特征。“这是东莞在跨境电商领域的一次探索。”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与会的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邵兵家的认同。邵兵家认为,一方面,传统展会受空间、时间、受众的限制,越来越不适应互联网时代柔性化生产需求。另一方面,网络也不是万能的,一些消费类电子产品、婚纱、家具等依然需要客户体验确认。在这一形势下,实体店的功能将更多转向产品展示体验,而且对金融、物流等第三方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在未来将给展会模式带来越来越明显的冲击和影响。此次展会是一次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