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作家侯山河《知秋房记》作品分享会举行
8月15日,东莞作家侯山河《知秋房记》作品分享会在东城文化馆举行。该活动由东莞东城文化服务中心、东城文联主办,东城作家协会、万江作家协会、东城图书馆承办。
侯山河,东莞文学院第四届签约作家,在《西湖》《红豆》《作品》等刊物发表过小说与散文。散文《熔炉、铁与东莞的冷却》入选《散文选刊》与《2016中国年度精短散文》选本。出版著作有散文集《江流九载》《没有仪式的告别》《知秋房拾稗》,小说集《快乐年代》《紫铜门环下的童年》。
《知秋房记》全书四辑,37篇,作者把东莞与浙南两个地理意义上的符号,放置到时代变迁的坐标上,融合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和视觉,以诚挚的笔调,对人、事、物,予以激昂赞颂或低首沉吟,描绘了时代画卷中一幅幅生动图景,表达了独特的生命体悟与人生怀感。尤其是《东莞的雨》《熔炉、铁与东莞的冷却》《黄旗山下》等篇章,把东莞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用文学以史诗般的图景进行了概括并浓缩。
分享会上,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作品》杂志副社长郑小琼认为,候山河的散文一直用“小地方”同构一种世界性,比如《东莞的雨》,写工业,写插座、开关、配电房,写在这里生活的人群,写东莞形成“世界工厂”的过程,以雨为支点,来完成一个地方的世界性的表达。在《熔炉、铁与东莞的冷却》《东莞的按钮》中他则更多从“我”出发,完成我与世界的关系。其中,他在《东莞的按钮》写自己漂泊的人生,“我们虽有家,可我已意会到一颗同样流浪的心灵!”这种流浪为一种世界性的表达。“我自己也是一个心灵的流浪者,也在东莞漂泊多年,所以读到这些文字,感慨犹深。”
在广东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詹谷丰看来,《东莞的雨》《东莞的按钮》《熔炉、铁与东莞的冷却》《归栖之地》《我抚摸的是谁的伤口》等作品,是《知秋房记》中的重要篇章和代表作,这些文章是侯山河的人生轨迹,是他对东莞这座城市的情感认识。他认为,侯山河的散文,清晰可读,除了真情实感之外,与散文叙事过程中的人物命运以及情节细节的重视有着密切关系。
全媒体记者 沈汉炎 赵水平/文、图
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