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全国率先形成 “三互”大通关模式

11.12.2015  13:46

■东莞陆运口岸“三互”大通关模式启动,工作人员在检查货物。(记者 郑家雄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原来通关我们需要分别配合海关、检验检疫等4个部门上船工作,每个部门大概要2个小时,这样前后就要8个小时,现在只需一次性上船,节约不少时间。据测算,时效将提升50%以上。而且减少了挪柜和开箱的次数,每个集装箱分别可以给企业节省200元和280元的费用。”在一派繁忙景象的虎门港,九丰集团副总裁胡恩锋介绍道。

今年,在国务院出台《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后,东莞就迅速行动,力促“三互”大通关在莞落地生根。如今,仅大半年时间,东莞率先在全国构建了陆运、水运齐头并进的“三互”大通关新模式,被国家口岸办等部门赞誉为“改革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目前,这一改革还在朝着陆运口岸全覆盖、跨境电商“三互”通关等方向进一步深化。

改革经验获国家部委肯定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的通知》。仅仅两个月后的4月10日,陆运口岸“三互”大通关模式就在寮步车检场正式启动运行。改革后,车检场内的海关、检验检疫双方共用进出场卡口,实现了车辆一次进场,货物一次查验,企业费用减少50%,通关手续由10个缩减为5个,查验车辆平均通关时间由4.5小时缩减到2.5小时。

其后的6月18日,广东省水运口岸“三互”大通关改革在东莞市虎门港拉开帷幕。以“虎门港通关信息平台”为依托,企业从过去分别向四个口岸管理部门纸质申报,变为仅需一次性递交相关电子信息,纸质单据减少了60%,同时减少了2/3的数据录入量。

至此,东莞成功将“三互”大通关改革从陆运口岸推广至水运口岸,形成“水路并进”的大格局。东莞也形成依托地方“单一窗口”,以信息互换突破信息孤岛,以场所共用实现一站式作业,以执法互助推动联查联放的改革路径,进一步接轨国际通关规则。

这一改革经验也得到国家主管部门肯定。今年9月,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在东莞召开全国“三互”大通关改革现场会。国家口岸办主任黄胜强盛赞东莞勇于突破、先行先试,“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行得通的,是难能可贵的探索。”副省长招玉芳也指出,接下来,广东省将积极总结东莞、珠海等市的先进经验,先行在珠三角等地区全面推开。

通关效率倍增成本减半

“三互”大通关跟传统的通关模式相比,有什么优越性呢?企业感受最深。

“对于我们货主企业来说,就等同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寮步车检场,东莞友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报关经理高勇吉表示:“每次查验掏箱平均装卸费用400元,以前,海关、检验检疫分开查验,有时需要两次掏箱;现在,两家一起查,一次装卸、一次查验,货物损坏的几率也小了,我们的货物品质也更有保障了”。

时间就是金钱,这在通关时体现得淋漓尽致。胡恩锋算了一笔账,他们企业一条货船一天的租金是5.2万美元,水运实现“三互”大通关后,每一船货品的通关时间可以节减4个小时,如果把节减的时间换算成船的租金,每一船货差不多可以节减5.5万元人民币的租金。一年下来,他们企业单货船的租金就可以节减1300万元人民币。“如今外贸形势不好,企业日子也难过,新的通关改革是实实在在地给企业减轻负担。”胡恩锋称。

率先实现“水陆网”一体化格局

东莞的率先改革,离不开东莞市以莫大的勇气和智慧先行先试,成功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市商务局(市口岸局)局长何跃沛说,改革更多还是在于是否观念转变,地方政府是否能真抓实干。“有不少兄弟城市过来取经,我说得最多一点就是只要思想通了,就全都通了。改革本身就是打破原有格局,革新不合时宜的东西,只有思想转变了,地方政府才有魄力、决心支持改革。”

他指出,通关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去协调很多国家垂直监管部门达成共识。而且许多部门还提出需要新的办公场地,提供软硬件等设施保障,这些都需要大量投入,好在东莞从主政领导到执行部门都锐意改革,才能率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改革。

据介绍,目前东莞三互通关的经验也被纷纷借鉴、推广,仅在10月,东莞就迎来了上海市口岸服务办、国家质检总局通关便利化调研组等来莞调研。接下来,东莞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化改革,争取尽早在全市陆路口岸实现“三互”大通关改革全覆盖,同时,拓宽“单一窗口”功能应用。例如,在东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中心园区实行“三互”模式,构建“水、陆、网”一体化“三互”通关改革新格局。据悉,该园区将有望在全国率先实现跨境电商“三互”大通关,关检部门将基于“三互”管理系统连接“单一窗口”,确保企业实行一次申报、监管单位实行联合查验,打造跨境电商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