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全面实施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 商改三年市场主体突破70万

07.12.2015  17:24

东莞是全国率先推行商事制度改革的城市,2012年5月在东莞市大朗镇试点,同年12月3日在东莞全市全面推开,在“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放宽住所限制等八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全国商改制度设计提供了实践样本。2014年商改在全省、全国推开后,东莞在深化改革上持续发力,全国首创新业态企业集群注册,全国地级市中率先推行“住所信息申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全国率先上线应用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打造基层网格化市场监管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突出成果。

三年来,东莞在按照全国、全省统一部署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东莞实际进行具有首创意义的突破,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带动社会管理方式创新,促进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形成。商事制度改革作为整体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为推动东莞 经济 社会转型、促进“三个走在前列”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三周年之际,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东莞依托现有的改革实践基础,全面实施“互联网+工商登记”战略,率先在全国地级市中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进一步为释放改革红利注入持续动力。

东莞商改审批做“减法”监管做“乘法”

东莞商事制度改革坚持系统规划、试点先行、稳妥推进,以“先照后证”改革、注册资本认缴制、集群注册、住所信息申报制为抓手实现便捷登记,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三证合一”为突破口提升审批效能,以建设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和组建基层市场协管队伍为基础促进协同监管,以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机制为平台推动多元共治。“前端”与“后端”齐头并进,搭建起全链条的改革体系,既最大限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给审批做“减法”,又注重登记后的多部门协同监管责任,给监管做“乘法”,促使商事制度改革的政策效应持续激发,改革制度红利不断释放。

市场主体活力四溢

商事制度改革放宽了准入限制,特别是今年全市实行住所信息申报制后,市场主体办理工商登记免于提交房屋产权证明,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33.27万户,其中企业12.76万户。市场主体连续三年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仅今年1-11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1.23万户,同比增长8.5%,其中企业4.98万户,同比增长20.3%。全市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9户,比2012年底增加了83户。全市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达到84户,比2012年底增加了19户。全市市场主体总量首次突破70万大关,达到70.6万户,比2012年底增长30.4%,企业突破25万大关,达到25.2万户,比2012年底增长66.8%,市场主体总量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创业热情充分激发

商事制度改革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前,全市实有私营企业22.24万户,比2012年底增长81.2%,个体户45.31万户,比2012年底增长16.5%,企业增速持续超过个体工商户。全市实有私营企业集团198户,比2012年底增长72.2%。注册资本认缴制的实施也大大提振了创业者做大做强的信心,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激增。全市企业注册资本总量达到8623.5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88.8%。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企业1211户,比2012年底增长22.7%。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三年来,制造业等支柱产业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全市新增制造业市场主体8.08万户,累计登记17.03万户,比2012年底增长36.85%。改革对现代服务业带动作用明显,三年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设主体3246户,目前总量达到6147户,比2012年底增长50.25%。教育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 娱乐 业分别从2012年的219户、6554户、1735户,大幅增长至592户、10372户、3568户。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七大新兴行业市场主体累计达到1.22万户。大量新企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缓解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稳定。

新经营模式破茧而出

今年8月1日,东莞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集群注册,多家有限公司可以以一家托管企业的地址为住所办理工商登记,促进了新业态新经营模式的蓬勃发展。目前,全市已成立托管企业268家,已办理设立登记的集群企业1527家。东莞去年成立的清研联华集群注册托管公司,通过集群注册登记模式,在5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内,为全国各地600多户企业提供地址托管、商务秘书、创业培训等服务,初步打造了电子商务虚拟产业园;莞城蚁巢两岸创业孵化器通过集群注册登记模式,解决了孵化企业在莞无办公经营场所,无法办理登记注册的问题;东莞聚冠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集群注册登记模式,顺利在道滘落户,拟 投资 2亿元人民币,打造华南规模最大的O2O跨境进口商品交易批发中心。

简政放权成效明显

东莞全面清理政府职能及审批事项,并创新将日常管理事项纳入清理范畴,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事项进一步压减行政审批事项,打破行业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释放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2012年12月以来,先后出台四批审改目录,提出取消439项(其中审批事项314项),转移99项(其中审批事项65项),下放基层管理事项共531项(其中审批事项188项)。在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全面优化审批流程,大幅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市工商局推出了“5115”服务标准(即“排队取号不超过5分钟,业务等候不超过1小时,执照一般在1个工作日内发出,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全市工商系统登记效能显著提升。

监管体系构建成型

前端放开后,东莞将改革重心向后续监管转移,建立“企业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市场监管体系,在强化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基础上,引入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力量,推动和深化市场监管改革,实现了“三个率先”:一是开发应用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市场主体信息按经营范围关键字将信息横向推送给部门,按地址纵向推送至镇村,市镇村三级信息互联、数据互通、协同监管。今年9月1日上线以来,系统共推送信息6.3万条,收到反馈信息6.9万条。二是组建基层市场协管队伍,整合各镇街原有的税务协管、食品安全协管、治安员等力量,将监管触角向基层延伸,赋予基层市场协管队伍核查市场主体信息、发现和反馈违法违规线索、协助部门开展后续监管等职责,全市共组建基层市场协管队伍524支,协管队员人数达到3018人,基本构建了以村(社区)为单元的市场网格化监管体系。三是探索建立企业信用联动监管机制,自主开发东莞市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整合工商、税务、质监等45个部门267项目录的1300多万条企业信用信息。全市39个监管部门同步建立了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等信用约束制度,推动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意识不断增强。全市2013年、2014年的企业年报率分别达到了92.59%、89.91%,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个和5个百分点。东莞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开业率达到95.77%,证照齐全率达86.38%,其中一般性经营项目市场主体持照率更高达95.62%。

“十三五”时期,东莞将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和深化改革攻坚期。东莞将继续把商改作为实现重点改革突破走在前列的重要抓手,加快改革步伐,释放新的制度红利。在前端放开方面,持续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全面深化企业集群注册、住所登记管理、“三证合一”等多项改革,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全市市场主体实现新一轮增长。在后续监管方面,围绕全面建成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的目标要求,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完善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应用,加快开发手机移动监管APP,加强大数据应用,提高科学决策和风险预判能力。全面构建基层网格化市场监管模式,进一步规范基层协管队伍运作,提高基层监管效能。出台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暂行办法,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推动跨部门同步信用约束,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全力打造东莞企业诚信工程,在全国率先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