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再出发之引擎:换挡促提速 智造在路上
↑↑半自动化的生产线。
↑东莞大朗德尔能生产车间。传统生产线上的焊锡工序。
东莞再出发之引擎
2015年东莞以8.0%的GDP增速迈进6000亿元俱乐部,对立的两种声音仍然如影随形。那边厢相继有劳动密集型企业举步维艰的消息,这边厢高新企业增长100%、甚至数十倍的新贵势不可挡。东莞市发改局副局长冯坚将这种分化比喻为“冰火两重天”,整个东莞都在进行 经济 引擎“动力切换”,在这场“换挡”中“稳中向好。”那么这些换挡中活得好的企业,是依靠什么傲立潮头呢?
变:生产线嬗变
大朗新三板企业德尔能车间,工人身着全套蓝色工服坐成一排,灵巧的指头在白光灯下完成精细作业。这样的生产线一度是“世界工厂”的典型场景,却被几个玻璃匣子拦腰截断。
一个匣子里,传送带把橘红色的锂电池半成品从工人手下送进来,“嘶嘶”声下,机械手精准操作焊针,每一秒钟就完成一个点焊动作,送出去交给下一个工序,它可以取代3个熟练工的工作。又一个匣子里,完成单颗电芯激光焊。
经过改造后的生产线,原来38个人的工位,只需要9个人就可以完成。
身着白色工衣的工艺工程总监刘君雁,是这些玻璃匣子的制造者之一,其中那款全自动电焊机,是自动化研发团队400多次试验校正的成果。他带领的自动化研发团队平均年龄25岁,他以33岁“高龄”“拖”了后腿,在新能源领域的工作已达到12年。
“这个工位的全自动化点焊经过了试验,接下来运行稳定的话,我们会把这个设备进行全面的复制运用到我们生产线中。生产线改造的目标是,整个流水线的各个工序,我们都能够关联起来实现全自动点焊。”每天上午8点的例会之后,刘君雁会巡访各条生产线进行工艺汇总。
德尔能2008年创立,2015年登陆新三板,最近几年一直保持70%-100%的增长,在制造业爬坡越坎之时活得挺滋润。而公司的这些技术改造,全部都由自家的团队研发而成。公司公共事业部总监辛创道出,这既是主动求变,也是无奈之举:“生产线改造的针对性很强,这一台机器自己造下来50多万元,可是在外面几百万元都找不到合适的团队给我们量身定做。”
在技术改造上遇到的难题,德尔能试图借助外脑,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取得联系,或将一些技术问题打包给专家寻求解决。
另一家制作电子产品玻璃屏的新三板企业瑞必达,也遇到了相似的情况,同样采用引入外脑、自组团队的方式,完成了生产线的改造。总经理曾建军告诉南都记者:“东莞各行各业生产线技术改造的需求很高,但是因为每一个行业的专业技术型都不一样,操作也不一样,所以目前来看很难简单拿来主义。”
唯美陶瓷也是这样走上自主研发瓷砖生产线的道路,可以让产品从检测、分选、印花、包装、打托、搬运一路走到底,传送带甚至横跨厂区的小河涌,将不同工序的生产线对接起来。公司制造中心主任钟伟强介绍:“不同的行业生产线改造的难度确实不一样,例如陶瓷就是一个重量大、容易破损的产品,每个工序上机械手的动作都有特别要求。”
反过来说,同一产业的生产线改造,在大的方向上是趋同的,唯美的生产线就拿到佛山的一些瓷砖制造企业进行推广,“这也是东莞制造的另一种输出。”钟伟强如是说。
变:供给侧自发改革
同样是制造业,坚守在这个行业18年的龚石金,开始将重心从覆铜板向碳纤维板材料转移,后者获得大疆无人机上门“求材”,利润一度达到100%,现在利润回调仍有30%左右。
18年前,龚石金刚刚入行选择覆铜板行业的时候,师傅跟他说:“选这行就对了,你永远不会失业,你看手机、电视机都要用到覆铜板,几十年以后也会继续用。”后来龚石金很快自主创业,2005年相继创立了两家工厂,立基电子和台信光电,都是专业研发、生产铝基覆铜板,用于平板电脑皮包支撑板、电位器印刷碳油板、电子电位器绝缘垫片及各种高低压电器绝缘配件,一度获得百分之三四十的回报率。
但龚石金的师傅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尾。覆铜板确实在未来几十年内都不会“过时”,仍然应用于电子产品,但是整个行业的产能却面临新的格局。
东莞覆铜板和驱动器产能一度占全球30%,本土 上市公司 生益科技是行业龙头。按照PRISMARK的行业调查统计,2015年生益科技覆铜板业务销售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也是全球覆铜板行业中品种规格最为齐全的公司之一。根据刚刚发布的业绩报告,生益科技2015年上半年净利同比降低18%,好在“合理调控生产安排和有效控制库存”,到年底实现净利微增5.59%.
“龙头老大犹如此,而且它有很强的创新科研能力能够克服。我们小企业的压力就更大了。”龚石金坦言,目前线路板行业已经成为竞争白热化的“红海”,利润空间越来越被压缩,“小企业的利润能够达到高峰时候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三四个点已经很不错了。以前农民‘丰产不丰收’的遭遇,在工业企业也会上演。”
好在龚石金在2009年找到了新的制造方向,从事碳纤维板的生产和研发。这在当时还是很冷门的一项产业,国内市场应用的也很少。龚石金的转型也有一定机缘巧合,仅仅因为朋友的缘故就涉足新产业,他只抱着一个念想:“传统制造的线路板利润已经有所收缩,必须找一个新的盈利点。”
他把两个覆铜板工厂赚到的利润,押宝到这项新材料的研发上。没想到他还真的押对了。2011年大疆无人机制造商找上门合作,碳纤维板的利润极高,也保障了龚石金的企业利润。2016年,他将继续扩大碳纤维的销路,延伸到军用品、飞机载用品和工艺品,旗下企业的生产重心也转移到新的工厂上,自发完成了一次“供给侧改革”。
变:从做成品到做服务
阳春三月,王大孟在东城一家孵化器的路演上亮相,其公司比朗网络科技脱胎于创立于1967年的文华制衣厂,这次却带来手机APP定制服装的服务,老树新花的项目让人们眼前一亮。
“你的身材如何,喜好什么式样,相应应该配什么材质的布料,都可以通过APP进行选择。”王大孟介绍,这是一款提供个性化自主设计的男装定制综合网购平台,公司自主研发的两个专利系统,包括前端APP专利定制系统及智能纸样生成系统,“让大规模批量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的柔性生产成为可能。”
当创业导师问起,文华制衣这样一家老牌制造企业,为什么也赶时髦做起“互联网+”。王大孟笑答:“现在的社会里,仅仅制造成品是不够的,还要把服务打包进去。我们做的就是定制化的服务。”
众所周知,服装和制鞋都属于东莞五大传统支柱产业,目前是私人订制服务和成品结合的“试验田”。有将近20年历史的东莞琪胜鞋业有限公司,推出了专攻私人定制的祈祈服饰,不再像过去一样进行大规模生产,而是让客户可以定制适合自己的衬衣、外套、裤子等产品。另一家老牌鞋企东莞市正宇鞋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现在也推出互联网+定制服务,力图“实现零库存闭环商业生态运营模式”。
“真的要做到去库存甚至零库存,很简单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改变生产思维,客户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服装和鞋业一度是库存高压区,所以在这方面的尝试更为踊跃。”东莞特聘观察员、中山大学教授任林江分析,东莞的私人订制也要作出品牌和知名度,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订单服务。
数读
技改创新
市经信局数据,自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1262个,总 投资 达103.84亿元。项目完成后可减少用工43684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9.82%.
高新制造
市经信局认定并通报2015年东莞市成长型中小企业名单,认定企业数共300家。其中,智能装备、先进适用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产服务业等高精特新行业企业数量占比超85%.
软件投入
东莞CIO协会发布了一项《东莞市2015年信息化白皮书》。截至2014年,62%的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入超过500万元。有六成以上的莞企已经建立了规范的、长期的信息化投入机制。
人物说
是时候从“价格战”
转移到“质量战”上来
对话人物:辛创德尔能公共事业部总监
南都:从德尔能的数据来看,连续几年增长都在70%-100%.电池产业,乃至整个电子制造产业的利润都很微薄,甚至有很多软件厂商就打出“硬件不挣钱”的说法。你们怎么能保持这样的增长呢?
辛创:其实公司成立之初的2008年,正值 金融 风暴,那时候电池产业已经没有“蓝海”可言,已经从“红海”变成“血海”。当时公司的创始人刘厚德的想法就是,能不能不打价格战,咱就做一个靠谱的产品,任何时期有品质的产品都是有市场的。
南都:怎么保证产品靠谱呢?
辛创:公司的产品质量部门是直接向董事长负责的,前期的工艺和流程也是一样的严格。公司的自动化系统我们也经过数百次的研发和校正,自动化降低了人为操作失误的几率。也正因为0安全事故,才让公司得以在“血海”里拼出一条“血路”。
南都:价格战似乎是许多传统制造型企业发迹的一个通用的路子。
辛创:制造型企业如果一味沉迷于价格战,只会遭遇更大的困境。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供给侧改革”,东莞传统制造业看起来产能过剩,衣服、玩具、电子配件卖不出去,但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买私人订制的衣服,或者进口的玩具,进口的电池。这说明我们的产能并不是“生产了太多”,而是“生产得太差”。我对切换动力的一个想法就是,应该从“价格战”转移到“质量战”上来,不管换挡怎么换,质量先行这点肯定换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