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残运会:16年后重返巅峰 东莞再创新辉煌

23.12.2015  18:31

■12月17日,广东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在湛江落下帷幕,东莞市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记者 郑志波 摄)

记者 郑志波 摄

7人次打破纪录

创造历史最佳战绩

东莞时间网讯 今年12月10日至17日,广东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在湛江市隆重举行。东莞代表团勇夺“三个第一”(团体总分第一名、金牌数第一名、奖牌数第一名),创造了东莞市参加历届省残运会的最佳战绩。

本届省残运会上,东莞代表团共派出133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射箭等13个项目的比赛。赛场上,运动员们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为我市勇夺78金52银21铜,7人次打破省残运会纪录,力压东道主湛江队和传统强队广州队,以总分1265分的优异成绩勇摘桂冠。

欣闻东莞市残疾人代表团获得优异成绩,东莞市委、市政府发来贺信给予表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专门作出批示,“对我市代表团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向全体运动员、教练员表达敬意!望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

省残运会落幕后,东莞还专门为我市参赛运动员们举行表彰座谈会。会上,副市长喻丽君指出,本届省残运会上,我市残疾人运动员顽强拼搏团结奋进,充分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彰显了我市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的新高度。这是值得全市人民尤其是7.4万残疾人朋友庆贺的大喜事。

喻丽君希望,全市残疾人朋友要以东莞残疾人运动员为榜样,充分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积极投身全民 健身 大潮,不断增强身体素质,为建设幸福和谐东莞贡献力量;希望我市残疾人运动员继续奋勇争先,书写东莞体育更加精彩的篇章。

【揭秘】

时隔16年之后,东莞队如何重返巅峰?

十六年苦心磨炼  天道酬勤

今年东莞代表团为何在本届省残运会上表现如此出彩、勇夺“三个第一”,创造了历史最佳战绩?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东莞市残联及相关负责人,为大家详细解秘赛场背后的精彩故事。

东莞市残联理事长冉红宇透露,1999年东莞代表团在参加第3届省残运会,曾以团体总分第一名雄居榜首;2002年、2006年、2010年,东莞代表队连续三届名列第三名;经过5年苦心磨炼之后,今年东莞终于“修成正果”——  继1999年之后,时隔16年、东莞队重返巅峰再次夺冠。

冉红宇介绍,2010年,在第六届省残运会(惠州)上,东莞收获季军。之后,东莞全面着力准备下届残运会的人才选拔、系统训练、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强化田径、游泳等优势项目,发展乒乓球、羽毛球等新项目。

目前,东莞已建成“两大四小”训练基地:田径、游泳两大基地,还有乒乓球、羽毛球、射箭、自行车等六个小基地,平时大约有6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由专业的教练员指导,进行日常训练。临近大赛半年时,东莞才集结组队,再进行半年的强化训练和组织参赛。

东莞脑瘫女孩勇夺3枚金牌

作为主抓此项工作的负责人、东莞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主任罗锦辉,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2011年从厚街镇选拔的“运动员苗子”李佩琪,在今年省残运会上就一举夺得田径女子T38级100米、200米和400米的3枚金牌。

“当年佩琪还只是18岁的脑瘫残疾姑娘,她智力发育正常,但左手和左腿残疾,走路还只能半拖左腿,很是艰难。”罗锦辉回忆道。

但他慧眼识珠,经过试训、面试等环节后,发现脑瘫女孩李佩琪还是非常有天赋的田径“好苗子”——身体素质不错、意志坚强。虽然有残疾,但通过强化和系统训练之后,仍大有希望。

李佩琪进入东莞残疾人田径队之后,每天早上6点后出早操,上午9点至11点,下午3点至5点,都会接受由专业教练进行系列训练,提高左手、左腿的肌力,促进身体协调发展,从而在跑步比赛中促进身体平衡,方可取得好成绩。

“指导她的教练员曾是全国中长跑冠军,专业水平高,方法得当。本次佩琪能一举夺3冠,真可谓名师出高徒!”罗锦辉笑言道。

如今,经过4年的专业训练后的东莞脑瘫女孩李佩琪,她不仅在赛场上取得了好成绩,而且原有残疾的左手和左腿在训练中也逐步康复,现场走路也变得协调和平衡多了,生活也稳定下来。

“她不仅摆脱了以前自卑、内向的状态,而且还寻找到新生活。听说她已经找到了意中人,很快就要出嫁啦,将成为幸福的新娘子。”罗锦辉开心地说,并送上暖暖的祝福。

“女飞人”  周国华炼成记

今年,可谓是“女飞人”周国华的收获之年。继2015年第三届全国残疾人田径公开赛暨2015年IPC田径大奖赛北京站上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三枚金牌后,此次省残运会上,周国华再次成功揽下“三金”。

2012年伦敦奥运会打破奥运纪录夺冠;2013年夺得世锦赛百米冠军;2014年韩国仁川亚残会女子T11-13级4×100米比赛夺金……了解周国华的人都知道,这个视力仅有0.6左右,2009年后才开始系统训练的女孩,用不到三年时间取得这一系列突破,不是偶然。

正如周国华的教练胡正观表示:“国华的成功从来不是因为天赋,而是源于她强大的学习能力,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刻苦训练,这很难得。”

而在平时的训练中,特别是进入国家队的训练时更是“残酷”。要与领跑员配合得好,更要跑得快,用她的话说:“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毕竟她眼睛看不到,必须靠领跑员带动、起步、直线跑、拐弯跑,都要步调一致。练啊,练啊!汗水流了多少,无法计算;跑了多少里路无法计算,她就知道每天要跑两三个小时,一场下来,身子就像散了架,太累了!

在高强度的训练面前,周国华从来没有退缩过。“我曾经觉得自己的眼睛不好,很自卑。通过参加这一系列的比赛,我觉得自己的视野开阔了,人也变得自信。”因为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周国华表示,她从来不觉得为参赛而进行的反复训练是一件苦活、累活,她始终乐在其中。

“无声飞鱼”蔡嘉泺成长路

在本届残运会游泳比赛项目的最后一场,蔡嘉泺如水中蛟龙,一举夺魁,摘得金牌一枚,为东莞代表团的游泳项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上天对他按下“静音键”,他却奏出了人生“好声音”。讲起自己对游泳的感觉,蔡嘉泺说:“喜欢在水里游玩,因为在水里感觉和正常孩子一样。”

今年22岁蔡嘉泺的小时候不幸得病,成了一名聋哑残疾人。蔡嘉泺家门口有一口鱼塘,那便是他最初游泳的“训练场”。蔡嘉泺回忆,自己从小就很喜欢玩水,当看到别人在池子里游泳,就想跟别人一起玩。跳到水中后感觉很舒服,像在天上一样能自由翱翔。蔡嘉泺的游泳启蒙“教练”是他的哥哥蔡伟强。“两岁时我就跟他去水边玩,当时才这么高。”由于不能言说,蔡嘉泺在纸上写完后,露出羞涩的笑容,并用手比划着两岁时的样子。

2002年,他9岁,一次偶然的机会,东莞市残联田径队来到学校挑选田径、游泳类特长生,家人帮蔡嘉泺报了名,他通过了面试和选拔,进入东莞市残联游泳队。2008年,表现出色的蔡嘉泺被招进省队。蔡嘉泺获得人生的首面金牌,是在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当时的他以4分15秒41的成绩打破纪录。目前,他还是1500米自由泳的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纪录保持者。

在今年举行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蔡嘉泺收获颇丰,分别获得S15级4×200米自由泳接力、400米自由泳、1500米自由泳金牌,4×100混合泳接力、200米自由泳银牌。

“我现在还年轻,只要认真训练,成绩还会有提升空间,我的目标就是能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争取拿到更多更高级别赛事的冠军,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我们东莞人的风采。”对于未来,蔡嘉泺显得信心十足。“尽自己努力,奋力拼搏,美好的生活是靠自己努力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