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东莞创新中轴线 26公里创新中轴线初显

08.06.2015  11:48

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施工现场。胡国球 摄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解释中轴线

近日,东莞市党政代表团在杭州考察时,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向东莞的客人推荐了“云栖小镇”。这里为集聚的数百家创新型企业提供一站式创新服务,构建起以“蓝天—黑土—绿草”为模式的创业创新生态圈。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袁宝成与马云共同商议,参照“云栖小镇”模式在东莞建立“智慧小镇”。

可以预见,“智慧小镇”将集聚东莞的创新要素,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座城市的发展核心常常是一条纵贯城市的中轴线。

《周礼·考工记》中,纵贯古代都城的“中轴线”跃然纸上。

从距今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大地湾901号房址,到明清朝北京的紫禁城,再到今天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的深南大道,无不带有“中轴线”的深深印记。

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中轴线”之于城市的意义,早已超过传统物理空间的概念,它不仅体现在建筑美学的应用,更体现在时代赋予其在凝聚城市创新要素、引领城市崛起的全新意义上。

翻开东莞地图,大家会发现,在这座有着全省城市中最高公路密度的国际制造名城上,人们能够轻易指认出107国道、东莞大道、广深高速等耳熟能详的城市主干道所在,却难以发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中轴线”。

在创新驱动已然成为时代旋律的今天,“世界工厂”东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找到未来发展的“中轴线”。

A

创新驱动呼唤新轴线

“无论是美国128公路、硅谷,还是中关村和深南大道,都是自然集聚形成的创新轴线。东莞应当借鉴其发展经验和教训,从区域科学发展、协调分工的高度,高水平高起点地规划东莞自己的创新轴线,以尽快赶上先行者的步伐。”

37年前,东莞还是惠阳地区的一个农业县。因为靠近香港,东莞每年都有草制品、烟花爆竹、蔬菜水果出口,1978年外贸出口额为3938万美元。

也正是在这一年,广东第一家农村“三来一补”企业落户虎门。仅仅6年时间,东莞生产总值、外贸出口总额、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78年的2.6倍、3.3倍和4.4倍。依靠“三来一补”发展的东莞走上了快速工业化道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持续多年保持两位数。

2008年金融危机给了东莞当头棒喝。袁宝成说:“一座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有的发展红利就会逐步消减甚至消失,面临着掉入陷阱的危险,城市发展有可能停滞甚至倒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认为,沿珠江、广深高速和107国道的地区是东莞的传统发展带,即便到今天也在依托惯性和诸如轨道项目、沿江高速等新能量的注入而保持相应的发展势头。在这一过程中,土地红利、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是关键。但到今天,这些红利基本消耗殆尽。

东莞发展的新红利在哪?答案是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核心。

今年4月,省委书记胡春华赴东莞督促检查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时强调,东莞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内源型经济,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推动东莞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东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努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列”的目标。

环顾世界,创新走在前列的国家、地区和城市往往有着一条创新轴线区域。在美国,有128公路高技术区和硅谷;在北京,有“电子一条街”发展起来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深圳,有企业总部和科技园区云集的深南大道。

东莞需要这样的轴线吗?

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说,东莞的创新驱动不在于现在有多少创新基础,而是基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创新做得好,经济社会发展就比较好。创新做得不好,哪怕曾经的先进地区也很快会被别人抛在脑后,“创新驱动是新常态下东莞的必然选择。”

他认为,无论是美国128公路、硅谷,还是中关村和深南大道,都是自然集聚形成的创新轴线。东莞应当借鉴其发展经验和教训,从区域科学发展、协调分工的高度,高水平高起点地规划东莞自己的创新轴线,以尽快赶上先行者的步伐。

今天的珠江口东岸,穗莞深发展轴线已经不再仅仅集中于沿前述公路的传统发展带。从深港创新圈向北到光明新区,再经东莞直抵广州科学城、知识城一带,几乎所有的大学城、创新研究项目都在向这个新轴线区域布局聚拢。

那么在东莞境内,这条创新轴线应当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