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建设东莞创新型城市?专家:发挥产业基础优势,走特色创新道路

12.07.2020  23:42

日前,东莞市召开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配套政策新闻发布会,明确了东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以及2020年的工作重点。东莞围绕补齐源头创新短板、加强全链条谋划、全面整合创新要素、推进项目管理改革进行了政策制定,系统性地提出了构建原始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等多层次的功能完备、协同高效、开放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的思路和任务。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这一宏伟目标于东莞而言有何意义?配套政策如何支持目标实现?东莞有何创新优势,如何借鉴深圳先进经验?东莞日报邀请到广州市社科院党组副书记、经济学研究员朱名宏,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研究所所长陈及共同探讨东莞如何建设创新型城市。

意识领先 政策针对创新痛点

记者:如何评价东莞出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系列配套政策?


朱名宏: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有力的配套政策的支持,东莞出台的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配套政策,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目标明确,体现了东莞科技创新的一个取向。比如支持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和建设创新强镇,目标明确又有针对性,尤其是建设创新强镇方面,扩大创新范围,将触角延伸到基层,对于东莞来说是长效政策;二是聚焦了高科技领域,科技服务网络、科技金融等都属于尖端的科技领域;三是政策措施有力度,针对性强,扶持办法、经费管理、实施意见等都是落地的,对促进创新型城市构建的是极为有利的支撑。我相信,在这些政策的支撑下,东莞城市的创新步伐必然会加快。

陈及:东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以及出台的这些政策,体现出来的是东莞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领先意识,至少在时间上是抢占了先机的,也体现了作为一个沿海城市的人民政府的应有的执政能力,比如市场经济意识、如何让引领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其实,创建创新型城市这个目标也是反映了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我国面临着一些非常急迫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产业升级也好,扩大内需也好,还有形成自己的产业优势也好,都需要创新去引领。不创新,就受制于人,创新在宏观的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是形成地方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政策出台后,可以期待东莞未来会走前面,国内和国际上的创新性资源、现代化产业的前端研发,都会落户东莞,支持东莞经济的发展,形成东莞经济在全国和全球经济中的独特优势。

丁力:创新并不是新概念,是一以贯之的目标。东莞目前有了一些创新型企业,比如步步高,还有一些实验室,但是还是太少了。东莞这几年全民创业氛围比较高,新增的工商登记数量远超佛山,但现在创新第一要注重的是引进,多引进像华为一样的企业,可以带动本土创新发展;第二要注重发展重点实验室。东莞创新的问题,在于经济方面缺乏内生动力,实验室,大学,研究院等都不是真正的创新主体,而是科研主体,创新是要把研究成果变成经济,东莞创新就要把科研成果落地,让企业把它变现为经济。东莞企业很多,但是真正能把科研成果变现的企业,屈指可数。因为东莞企业很多都是加工贸易的,要把贴牌生产变成自主品牌建设,从生产型企业转向市场型企业。这是东莞创新的难点和痛点,因此东莞出台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创新愿景 产业基础具备优势

记者:如何看待东莞作为一个地级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雄心壮志、愿景?从全国坐标看,东莞建设创新型城市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丁力:要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创新驱动,过去东莞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汗水经济为主,真正创新型企业很少,现在趁势而上,抓一抓创新,是个正确的选择。东莞的优势就是在于广州和深圳中间,方便学习。但同时也是劣势,留不住人才,人才容易流失到深圳和广州。东莞最重要的就是成本优势,低价地,吸引优势企业落户。

朱名宏:东莞作为一个地级市,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是应当并且恰当的。首先,东莞具有经济实力作支撑,从2019年的东莞的经济数据来看,内陆的地级市与东莞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超前,具备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经济实力;其次,东莞的创新意识和理念是先进的,提出的发展目标贴近东莞的实际情况,既不会大而无当也不会滞后于社会发展,脱离世界潮流,反应快速并且投入力度非常大,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东莞从来都是一个追求进步的城市,即使比邻广深两个巨头,但东莞从来没低估自己的发展潜力,走出了东莞的特色道路。

陈及:领先的科技不一定发生在大城市,各地方的资源、财政税收体系不一样,招商引资的力度不一样,都有自己的优势。放开眼界,着眼于未来,东莞创新城市的培育愿景是可以期待和实现的。东莞的优势在于它的城市发展始终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制造业的振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东莞不断升级换代它的产业,不断提升它的产业发展的品质,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拥有财政实力和社会发展的文化、环境支持创新。东莞的制造业正向着高附加值的现代先进制造业发展,硬实力强劲,而创新培养的是软实力,东莞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结合起来,能够提供东莞持续性的城市经济发展才所需的动力源泉。再加上东莞作为沿海城市,在教育、劳动力素养、眼界方面都拥有优势。

吸收经验 走东莞特色创新之路

记者:深圳的经验,有哪些可供东莞借鉴?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东莞建设创新型城市有什么建议?

朱名宏:东莞在创新方面确实要像深圳学习,其中有两个方面我觉得是尤为重要的。一是要目标集中,即使广州拥有很多科研机构、大学和人才,但在创新方面深圳仍有一定优势,最主要的就是广州创新目标比较分散,而深圳集中在尖端科技领域,战线短,并且快速地直接地转化高科技成果;二是深圳始终走在科技创新的世界前沿,不步后尘,比如圳华为的5G技术是可以影响国际和世界的,总是走别人的后路则始终没办法超越别人。

东莞毗邻广州深圳,广州体现的是综合创新的实力,深圳聚焦前端科技创新领域。东莞在这两个城市之间,最重要是要走出一条东莞的特色道路。首先东莞需要具备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国际视野,始终瞄准世界前沿的科技创新阵地,打造国际的科技创新中心。其次就是创新资源的集聚,比如高端人才、高校、研发机构等的引进,东莞在这些方面稍有欠缺。我们观察任何一个科技创新的领先城市都会发现,它都拥有种重点高校、重点研发机构、重要人才聚集平台作为支撑,东莞立足大湾区建设,也应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次。

再者就是人才的国际化,东莞建设创新新城市和我们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立足于进行全球竞争的。我们需要人才也国际化,进行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才的交流合作,并保障人才的自由流动。自由流动即怎么保障外来人才来到东莞?来莞后如何保障他的创业、就业、安家、纳税等?可以参考广州的国际人才驿站建设,创新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不仅是降低落户城市的门槛或者增加补贴,而是要搭建有目标、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有考核的平台。

陈及:深圳长期宽松的市场经济营商环境的打造,政府对引进先进技术科研的支持,以及政府对创新的战略规划和布局,都是东莞需要借鉴学习的。发达经济体的缔造来源于不断的制度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产业的升级,从政府角度讲,如何在制度上去创新,如何打造前所未有的创新平台,对于科技创新和培育产业发展是关键的。

东莞要利用自身的区域优势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创造创新型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平台,除了政策,还要给予财政资金和税收方面的支持。还要从实际出发,形成差异化发展,盯住东莞现代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利用这个基础和优势,发挥实体经济的的效能,抓住龙头产业,形成自己的产业发展特色。

朱名宏:东莞要学习的是深圳的创新道路,尤其是可以研究一下华为企业是如何成长的,因为华为就是深圳成功的标志。其创新之路为模仿创新,然后是合作创新,与别的公司进行技术互融,在双方的产品上都融合对方的技术,最后是自主创新。这也是东莞未来应该学着走的道路,循序渐进。

深圳成功的原因,可总结为四句话:欧美技术(模仿创新学习欧美的技术),深圳资本(深圳市场和资本力量强大),周边资源(在周边城市建设加工工厂,降低生产成本),国内市场。因此,东莞首先要有创新源,模仿创新要有模仿对象。其次依靠资本市场化解创新风险,然后发动东莞的成本优势,建设像步步高一样的示范企业,开拓出国内市场。

全媒体记者 向连/文

全媒体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