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制造产业园将在北美拔地而起

24.08.2015  11:29

从越南到非洲到美国,投资者经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探索终于选择更加成熟的市场

在涉足了东南亚、非洲等地之后,这一次东莞企业踏上了美洲。8月7日,由东莞一批企业家组成的考察团正式与美国阿肯色州签约,一个6万平方米的东莞制造产业园将在北美大陆拔地而起。

近年来,为降低企业成本、直接对接终端客户等原因,珠三角企业出现“走出去”的现象,从东南亚、非洲再到美洲。在绕了全球一大圈之后,来自东莞的老板们开始将目光集中在当地的安全、营商环境以及法律保障等方面,这也正是东莞老板不惜血本选择美国建厂的原因。

一方面是东莞老板选择标准正在变化,另一方面则是包括美国等在内的发达国家“振兴制造业”新政带来的引力。在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看来,良好的市场条件和商业环境有时比廉价的劳动力更能吸引投资者的眼球。“东莞制造”的这一路径,正是东莞乃至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体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走出去的企业如不能得到良好发展,对东莞或者珠三角来说或将形成“空心化”局面。

A、走出国门

早在十年前,珠三角不少企业就将目光锁定东南亚。2004年,美国对中国施行“反倾销”,包括家具、服装、鞋业等在内的传统制造业遭遇困境,一些企业要么全部外迁,要么选择到东南亚设分厂。曾润康就是在这一年踏进了越南,“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规避美国的‘反倾销’,越南不属于美国的目标”。

曾润康是四川人,在东莞打拼30多年后,他在东莞大朗的红木家具厂办得有色有声。如今,在越南平阳省,他的精艺家具有限公司已经有了两家分厂,“老厂有7000多平米,新厂有25000平方米,总共有四五百员工,规模在华人企业中算一般”。跟国内的红木家具厂定位不同,越南工厂主要做欧美家具,全部出口到美国、欧洲等国家。如今,越南工厂每个月都有300-500万美金的出口量,相当于国内工厂一年的销量。“在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中,征收关税高达198%,但对越南却不设限,这就是我们在越南设厂的巨大优势”。

曾润康在越南的第一家工厂于2005年正式开工。“当时语言不通,我们就请当地人来管理工厂。”曾润康回忆,初到越南时,招回来的工人都比较“懒散”,大多存在“好吃懒做”的习惯,所以他们不得不花重金聘请当地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

如今,无论是产值还是利润,越南工厂已经全面超过国内的工厂。“就盈利能力来说,越南工厂是国内工厂的三倍以上。”曾润康给记者做了一番分析:首先在人工成本上,越南工人平均工资300美金左右,相当于人民币1800元,其中包括吃住在内。而国内工人工资,加上社保等经费,平均每月4000多元,是越南的两倍;其次,就管理和运营费用而言,包括场地租金、税费、管理人员工资等,均大大低于国内。以场租为例,在越南的省城,最好地段的租金是1.8美金一个平方米,而在东莞,就算是东城牛山这样相对偏远的位置,租金都不会低于25元一个平方米。

最为要紧的是,在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上,越南要比内地低得多。“就我们家具行业而言,曾经一度,东南亚国家限制一些红木原料的出口,只允许半成品的出口,如果我们按照半成品运回中国再加工,成本将高很多”。除了这方面,就原材料采购而言,越南工厂在当地已经形成固定的原材料供应商,价格相对低廉,“以橡胶木为例,国内价格大概是3000元左右一吨,而越南本地只需要这个价格的三分之一”。

“走出去的企业究竟有多少,类型有哪些,我们并未做相关统计。”东莞市商务局一负责人坦言,这确实是缺失的一环。不过,在东莞市贸促会记者却得知,东莞“走出去”的企业,以传统加工型的中小企业为主,即便有大企业在外设厂,“微笑曲线”的两端也还留在东莞。以鞋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东莞外迁到东南亚的代工鞋企以台资为主,外迁目的地多是越南、柬埔寨等国。2008年以前,珠三角拥有台资鞋企大概3000多家,由于关停和外移,目前珠三角一带台资鞋企还有1000多家,减少了三分之一,其中大多迁往了东南亚一带。

南航将执行广州至泰国曼谷廊曼航线
中新网广州4月6日电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6日宣布,广东大洋网
30日下午广州出港机票搜索量瞬间涨4倍
大洋网讯 11月30日广州市番禺区、荔湾区、白云区广东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