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可园绿绮楼抱柱将被拍卖 藏家希望宝物留在东莞

09.11.2015  14:11

  东莞可园绿绮楼抱柱由原可园主人张敬修好友关炳垣题写,落款处还刻有“关炳垣”“樵东”“闲中野老”等名联印章。受访者供图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陪伴了东莞可园绿绮楼将近两个世纪的抱柱近日在东莞 收藏 市场惊艳再现,将在11月15日在东莞高第堂拍卖,引起众多藏家及社会舆论的关注。

11月7日,记者联系到该物件的藏家蔡先生。蔡先生说,自己即将迁居海外,希望可园绿绮楼的抱柱可以留在东莞本土,不要像明伦堂大门一样流落他乡。

抱柱曾流落民间

绿绮台琴曾是明武宗的御琴,其年款是唐代武德,明末散入民间,后归南海诗人邝露所有。据张铁文所编《可园》一书记载,邝湛若(邝露)死后,绿绮台琴由一清骑拿到市上去卖。惠阳名士叶犹龙当场用一百两银买回惠州。

绿绮台琴后来怎么到了可园呢?后来邓尔雅在《绿绮台记》中有写,叶氏之后,琴“继归马平杨氏。杨氏世善琴,随将军果氏来粤,寄籍番禺,其裔字子遂者,值咸丰戊午(咸丰八年,1858年)之役,以琴托其友,友私质诸吾邑张氏可园。”就这样,这台绿绮台琴辗转到了东莞可园,当时的可园主人张敬修不仅作诗纪念,还专门修建了绿绮楼。

蔡先生说,“文革”时期,可园也未能幸免,一批文物惨遭破坏,绿绮楼抱柱应该是“文革”期间被粗暴摘下,流落至民间。东莞文史泰斗杨宝霖曾回忆说可园绿绮楼上有副木对联,底托为山石状,正好托卡抱柱。而杨宝霖记忆中的这副“木对联”正是绿绮楼的抱柱,并刻有由关炳垣题写的“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藏家希望抱柱留在东莞

蔡先生说,自己是从一位东莞老藏家手里高价收来了这件藏品,他曾经多次测量绿绮楼立柱高度和直径,与此楠木雕刻门联高度吻合,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对著名诗句对联抱柱,正是十年浩劫中从可园绿绮楼散失至民间。

东纵纪念馆馆长、原可园馆长王红星曾多次来参观,对该藏品赞不绝口,表示非常震撼。关炳垣的第五代孙关庆天、佛山南海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陈德礼也专门到蔡先生处,提出收购的意愿。“我还是希望它能留在东莞。”

蔡先生说,因为对东莞的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与感情才投身收藏领域,所以希望东莞的宝贝最后还是能留在这里。据介绍,该对抱柱高173cm,宽24cm,将于11月10日至13日在东莞高第堂进行预展,并于11月15日进行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