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同济大学研究院:十余件产品今年逐步产业化,将争取国家级科创项目

11.07.2019  21:07

7月10日,在东莞同济大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同研院”)新材料制备室内,一个占据了半个房间的材料电性能测试平台正在运作着,其能测试材料的电磁、反射率、透过率等一系列参数。自成立以来,同研院在五个专业技术方向上建立了产业化团队,包括新材料方向、先进陶瓷方向、卫星通信方向、信息技术方向和微波技术方向。

浮标雷达、识别标牌、集成功放、隐身衣……依托自主研发项目累计形成新产品十余件。据了解,同研院自主研发的新型功能复合材料,年均产值1500万元。今年,研究院又获批国家科技特区的前沿技术创新项目,启动资金400余万元。研究院还在争取参与重大基础创新技术群体等项目。

▲隐身材料制备室的材料电性能测试平台

下来,围绕信息化装备需求提供材料、器件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同研院正逐步推进各项目产业化进程,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将推动东莞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

依托项目研发新产品十余件

同研院成立于2014年4月,由东莞市政府和同济大学联合创办,致力于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研发与产业化。2015年被认定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被增设为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同研院在五个专业技术方向上建立了产业化团队,包括新材料方向、先进陶瓷方向、卫星通信方向、信息技术方向和微波技术方向。

同研院依托自主研发项目累计形成浮标雷达、识别标牌、隐身衣等新产品十余件,获得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支持经费1300余万元。同研院院长李宏强介绍,目前,已有用于制服上的识别标牌等多款产品中标,即将批量生产。同时,研究院的浮标雷达面向未来智慧海洋装备需求,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同研院自主研发的新型功能复合材料,年均产值1500万元。”李宏强告诉记者,这个项目今年也将实现产业化。

此外,通过自主技术研发,同研院正逐步推进各项目产业化进程。据了解,截至目前,共申请专利41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授权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8项,其中8项已授权;发表SCI学术论文35篇。

同研院作为一家新型研发机构,不仅能进行光物理、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还能为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李宏强告诉记者,研究院投资5千多万元搭建的科研测试平台都对外向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包括射频测量、电波暗室、LTCC制备、集群并行计算、大型3D打印等。

▲研究院的科研设备向企业开放

创立孵化器入孵企业达14家

为更好地孵化企业,引领企业快速成长上市,同研院于2014年创立光子学科技孵化器,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超材料先进制造、射频器件、高速通信、智能相控部组件等新材料应用领域企业。2017年被认定为东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目前,同研院孵化引进了新材料、先进制造、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光子学等领域的科技企业14家。” 李宏强称,同研院将继续完善科技研发能力、实验设备、微波光子学孵化能力等条件,引入更多高科技企业入驻,未来将发展为通信、新材料、电子装备、生物医疗一体的产业集群。

东莞纳锋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就是在孵企业之一,去年1月成立。“今年,纳锋公司预计年营收将达500万元。未来将研发工业级设备产品。”李宏强称,纳锋公司的首批高校研究级设备产品,迅速收获全国多家高校的订单,成立短短一年内就实现自负盈亏。借助研究院的全面孵化扶持,纳锋公司攻克了原子层镀膜技术,实现原子层级尺度的精准镀膜,这在新材料生产装备领域意义重大。

        ▲3D打印机可打印大体积、高精度产品

据介绍,光子学科技孵化器依托同研院专业的科研团队,以及所搭建的射频测量、集群并行计算、电波暗室、天线罩和天线测量、薄膜电路制备、LTCC陶瓷材料和器件制备、多层线路板电路制备、3D打印等技术服务条件,构成了光子学专业技术孵化的技术支撑能力。

此外,孵化器管理团队建立了完善的孵化管理制度,配备了完善的企业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创建了全链条孵化体系,为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提供办公场地、技术服务、管理咨询、项目推介、投融资、创业辅导等全方位的孵化支持。

全媒体记者 杨圣沛/文、图

编辑/黄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