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启动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改革

24.09.2015  09:33

此前,东莞已推行“三证合一、一证一码”登记模式。资料图 记者 陈栋 摄

东莞时间网讯     昨日上午,东莞市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推进会暨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改革启动仪式,在市行政办事中心举行。会上,东莞市宣布正式启动实施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改革,这是网上办事大厅线上建设推进线下改革的又一实践。

作为深化国家“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的重要举措,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改革叠加我市“多证联办”改革成果,将“三证合一”改革从工商、质监、税务部门拓展至人资、社保、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实现企业登记注册所需办理的所有业务,均可在网上办事大厅一站式、全流程办理完毕。

据悉,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部署,今年10月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而我市在开展国家“三证合一”改革基础上,提前叠加“多证联办”改革成果,推行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改革,覆盖了所有证照,创新了办理模式,完善了监管机制,在全国范围内都走在前列,亮点突出。

所有证照实现一站式办理

据了解,此次改革覆盖了企业所需的所有证照,实现“一站办理”。将国家“三证合一”改革深化为“多证合一”,突破“多证联办”中需要串联办理的障碍,实现企业注册登记所需办理的税务登记证、社会 保险 登记证、人力资源业务备案登记、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自理报检企业备案登记证明书等所有证照,均可在网上办事大厅一站式、全流程完成登记注册。

其次,此次改革创新了办理模式,实现“单一网窗”。叠加前,申请人递交纸质材料后,由后台分部门人工处理,并且办理完成后申办人需到各个审批部门分别领取相关纸质证照;叠加后,企业通过网上办事大厅这一窗口填报相应信息资料,各审批部门在后台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共享信息、自动备案、同步反馈、同时办结,办理完成后申请人即具备市场主体资格,而无须领取任何证照,真正实现登记注册“单一窗口”。

另外,“一网通”也完善了监管机制,实现“三链合一”。改革以工商、质监、税务“三证合一”的数据为源头,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依托,构建信息共享数据链,并且把各部门监管数据集成与关联,其监管行为交叉互补、彼此为用,使部门监管在时间、空间和人员上都相辅相“乘”,监管时效性与指向性大大增强,推动形成数据、监管、责任“三链合一”的新局面。

一年减少500万份纸质材料

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改革,对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义重大。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必再因为办证跑断腿了。

“一网通”改革节省了企业办事成本。一方面,节省了前端办理成本。过去企业办理“多证”,需要跑多个部门的业务窗口,依次领取;改革后,企业只须到工商登记窗口或当地政府设立的综合服务窗口递交资料,并在网上录入相关信息即可完成办理手续,简化了办事环节,节约了办事时间。另一方面,节省了后端领证成本。据了解,在改革之前,企业需准备多套材料申领相关证照;改革后,企业多种业务资格信息已在网上备案,企业无须领取任何纸质证照,如确有需要可自行前往相关部门申请打印。

另外,“一网通”改革提高了部门行政效率。改革将各审批部门从过去实体窗口收证、验证、查证等大量繁琐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效节省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例如,税务部门前台人员无需再手工录入资料,数据准确性大为提高,办理一笔登记业务由原来的近8分钟缩短至不到1分钟,并且无纸化办公预计一年减少500万份纸质材料。

在市场监管方面,实现了市场主体“宽进严管”。一方面,通过改革,企业能够以最快速度取得所需业务办理资格,充分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实现了“宽进”。比如,在企业还没有刻印公章的情况下,社保部门如果在网上获取了工商、税务等前端部门信息,也可赋予企业办理社保业务资格。另一方面,通过联网核查,监管部门可第一时间获取企业办证信息,将新产生的市场主体纳入监管网络,避免漏办漏报,实现了“严管”。

关注

12家先行测试企业

两三天办完“三证合一”营业执照

为先行测试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改革成效,我们在9月1日“一照一码、三证合一”改革测试中,叠加了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12家测试企业均在2-3个工作日内,拿到加载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同时完成了国税税务登记、地税税务登记、人力资源业务备案登记、社会保险登记、检验检疫自理报检单位备案登记、海关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等业务登记注册。

其中,外资企业东莞碧翠韩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用了3天时间,办完了营业执照、国税税务登记、地税税务登记、人力资源业务备案登记、社会保险登记、检验检疫自理报检单位备案登记、海关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等7个业务登记,为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改革提供了有效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