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吹响“集结号” 打造全生态链智能制造新高地

11.03.2017  15:34

85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项目动辄数10亿元,涵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 金融 基金 等领域,总 投资 额超过800亿元……3月9日,东莞市举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暨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活动。

“项目是发展东莞的根本支撑。”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在会上表示,有项目才有发展,有大项目才有大发展。“东莞将向全社会彰显发展制造业的坚定把握和决心。”

据了解,自2016年至今年2月份,东莞已经签约重大产业项目94个,总投资达到1065亿元。今年,东莞将乘势而上,计划安排重大建设项目230个,总投资约4369亿元。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东莞吹响了突围攻坚万亿元GDP的“集结号”。

“倍增计划” 着力转型促发展

作为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城市,近年来东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活力不断增强。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东莞的动能转换还处于“胶着”状态:外部市场环境复杂严峻,高端制造回流和低端市场分流并存,引进的重大项目建成释放产能尚需时日,新的 经济 增长点仍较单一。

为此,今年2月初,东莞市政府发布《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全面提升产业集约发展水平的意见》。

“东莞将用‘倍增计划’来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保持制造业企业的优势。”吕业升指出,今年东莞将着重突出实施“倍增计划”,精准惠企。按民营制造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已上市或已挂“新三板”企业、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四个类别,各选取50家共约200家企业,通过 “一企一策”,力促企业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收入和资产等规模指标,以及利润和纳税等效益指标的“倍增”,并带动面上存量企业的倍增,走上高效集约发展道路,为东莞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据介绍,3月9日集中签约、动工的85个项目中,与“倍增计划”试点企业相关的项目就有13个,总投资约145亿元。

其中,专注传统服装制造的广东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将投资超6亿元建设智能产业项目(一期)。通过该项目,企业将在300家合作伙伴中,优选出30家左右企业,牵头搭建统筹合作的研发中心、供应链中心、物流中心、订单中心和结算中心,实现资源整合,提高创新实力、降低各类成本。

“未来几年我们将实现‘双百亿’的倍增目标。”都市丽人董事长郑耀南说,不仅都市丽人自身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时还要在东莞聚集上百亿元规模的产业联盟。

东莞市长梁维东表示,实施“倍增计划”,东莞将狠抓存量提升,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企业创新驱动、创新业态与商业模式,促进企业发展总部经济,促进企业重视并购重组,促进企业推进资本运营;狠抓增量优化,引进产业链长、产业规模大的优质项目;狠抓城市更新,充分释放出新的发展空间。“这些企业一旦实现倍增,将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对东莞提升集约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制造业是东莞安身立命之本,在东莞未来的发展上,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仍然是东莞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吕业升强调,面对不断上升的要素成本和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东莞实施重点企业效益与规模“倍增计划”,正是要抓住东莞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战略机遇期,通过骨干企业倍增之量带动形成东莞集约发展之势,推动产业经济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智能制造 推动升级提质量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珠三角城市群正处于区域分工格局调整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以实体经济、制造业为主的城市,东莞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坚实的产业集群,正日益成为高端产业加速发展和产能扩张的优选之地。

专注精密构件的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产品主要的生产商之一。该企业在东莞东城厂区打造的“无人工厂”,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首批智能制造专项项目,也是3C领域唯一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在这个“无人”工厂,车间里排列着整齐的机器方阵,工业机器人正繁忙有序作业,10条生产线上运转了约180台机器,却只有几个工人。

“因为车间的主角是81台机械手臂。”公司行政副总裁黄河介绍,劲胜精密近年来依靠制造方式的创新,从一家加工贸易企业逐渐转变成手机精密构件产品生产商,但伴随着成本提高和大环境的改变,市场倒逼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有感于此,劲胜精密创新发展,先行先试,通过资本运作,并购了多家数控机床生产商、自动化改造厂商和自动化技术的厂商,率先打造出集国产智能装备、国产数控系统、国产工业软件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体系,逐步成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通过智能改造,劲胜精密东城厂区用工数从原来的204人减至目前的33人。与此同时,在产品不良率下降60%的情况下,良品率提高到98%,产品开发周期也从原来的3个月时间缩短为80天左右。“人少了,活好了,进一步保障了产品质量,提升了工作效率。”黄河说。

据了解,2014年以来,东莞市政府每年设立2亿元“机器换人”扶持资金,推动企业利用先进自动化设备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从而掀起了智能装备应用热潮。2014-2016年,东莞市“机器换人”申报项目达1594个,拉动综合投资约253亿元;智能装备产业初具规模并迅速壮大,全市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达400多家,从业人员55000多人。

2016年李克强总理视察广东,对“东莞制造”提出了“让新动能逐步挑起大梁,旧动能不断焕发生机”的殷切期盼。“这是中央领导给东莞布置的一道考题,我们要加快‘机器换人’和智能化改造,不断提高东莞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东莞市长梁维东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份,东莞3000多家外资企业投资160亿元实施“机器换人”,从日本、德国、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进口大型加工机器、检测设备、工业机器人后,预计提升劳动生产力约20倍。其中,2016年1-11月,进口各类型机床、数控加工中心2200多台(套),进口额达8.5亿元,进口测量或检验仪器、器具及机器8万多台,进口额达17亿元,预计劳动生产率可提高20~30倍。

精准服务 构建营商好环境

一系列的重大项目得以迅速落地东莞,离不开东莞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行政服务。

“我们的项目从审批到建设,进展都很顺利。”雄林TPU材料生产项目负责人刘星宇表示,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政府的高效服务让项目加快投产,企业更愿意扎根东莞。

据统计,2016年,东莞全年巡查项目278个,现场解决处理了66个在建项目的86个具体问题;镇街(园区)主要领导每月至少一次主持召开重大项目服务保障会议,全年共召开376次服务保障会议,解决98个问题,形成892个解决方案。同时,相关部门提前介入、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对特殊问题采取“手把手”“一对一”“点对点”帮助解决,有效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其中,凤岗镇为推进都市丽人智能产业项目,曾先后多次走访调研企业,针对其用地需求、资金需求等,拟定对应的帮扶方案,直至最终落实。

高效优质的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6年,东莞完成投资439.4亿元,超出年度计划18.7%,同比增长10.5%。

此外,东莞去年开发“全程电子化+审批中心”工商登记改革新模式,在全国设立了首个现代化网上审批中心,成为“互联网+政务服务”范本,为东莞营造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迈出坚实一步。有一个远在南京市的互联网APP开发团队,通过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足不出户完成其企业在东莞的注册。

不仅如此,近年来东莞通过首创集群注册、住所信息申报+负面清单、互联网+审批中心等模式打造新型商事制度改革,并通过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三互”大通关等重点改革,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营造政府服务“加一”新优势,不仅为企业降低了隐性成本,也突显了东莞政府“亲企”“清政”的新形象。

“新型政商关系,本质上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要在行为上做到扶企有责任,在结果上实现发展有益。东莞以“亲企”“清政”为政商关系理念,不仅是政治文明的进步,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吕业升明确提出,未来,东莞要以跨越生产总值万亿元的目标来倒逼各项工作,“坚持走创新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形成更优的产业结构,培育更高效益的企业,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打造全生态链的智能制造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