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商改后续监管 鼓励开发移动执法APP

28.07.2015  11:07

目前东莞的创业热情现迸发之势。昨天东莞召开的全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综合市场监管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同比增长了11.81%,总量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全市人均创业率由商事改革前的9.41%上升至目前的12.64%。会议提出,将集群注册登记的行业范围从电子商务企业拓宽到除“负面清单”以外的其他行业企业。后续监管方面,将推广应用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并鼓励开发手机移动执法终端。

不只电商企业能集群登记注册

昨天上午,东莞市在会议大厦召开全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综合市场监管会议。副市长鲁修禄对全市前一阶段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会议提出,东莞将进一步把商事制度改革推向纵深,巩固改革领先优势,增创改革新红利。其中,将进一步推动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市场准入体系。

首先,将全面推行住所登记管理改革。将“住所申报+负面清单”的住所信息申报制推广到各个镇街和各类登记注册、行政许可及备案,积极探索一址多照、商务楼宇分隔登记等新型住所登记管理模式。其次,将全面推行企业集群注册改革。将集群注册托管公司拓宽到会计师事务所、孵化器建设运营企业、企业代理服务公司、新设托管服务公司等四类企业,把集群注册登记的行业范围从电子商务企业拓宽到除“负面清单”以外的其他行业企业。

此外,东莞还将加快推进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逐步将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范围从集群注册企业逐步拓展到各类型市场主体,业务类型逐步从名称核准、公司设立登记逐步拓展到各类型登记注册业务。与此同时,还将加快推进电子化并联审批。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建设,逐步将多证联办拓展到各类型市场主体,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在今年内完成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三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

市镇村推广应用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

在监管方面,东莞将进一步推动以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为依托的部门、镇村协同监管。在全市市镇村三级各部门全面推广应用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组织各单位人员开展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操作培训。依托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将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实时推送到市、镇监管部门和村(社区),倒逼各监管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开展许可监管,村(社区)市场协管队伍开展市场主体登记信息核查,并反馈监管及核查信息。鼓励各部门和镇街加快开发手机移动执法终端,将监管任务信息传送到监管第一线,支持基层监管人员移动监管执法,进一步提升基层监管效能。

同时,东莞将进一步推动以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为手段的部门信用监管。具体而言,就是加快出台企业信息公示和约束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公示、应用的标准、程序和范围,完善全市企业信息公示系统建设,组织各部门及时更新和完善企业信息公示内容,抓好各项信用约束制度的执行,加快建立经营异常、黑名单和信用分类监管名录库,充分运用诚信企业评选、诚信企业培育、红黑榜发布等手段,强化信用监管,构建新型市场监管模式。

[商改成绩单]

新登记制造业市场主体同比增长6.36%

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突破66万户,达到666102户,同比增长11.81%,总量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占全省总量的9%。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519.97亿元,同比增长73.24%,创下了历史同期新高。全市市场主体累计注册资本总量达到7980.8亿元,同比增长31.89%。其中全市人均创业率更是由改革前的9.41%上升至目前的12.64%。

在市场主体结构方面,也更加优化,其中企业增速持续超过个体户。上半年,新登记私营企业24825户,同比增长24.55%;个体户升级为企业的567户,同比增长21.15%,有限公司转为股份公司的31户,同比增长244.44%。新登记个体户30578户,同比减少9.14%。截至6月底,全市实有企业231521户,同比增长20.95%。企业占市场主体的比例达34.7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62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在上半年,全市新登记新兴产业市场主体1373户,同比增长23.69%,累计登记新兴产业市场主体10971户,同比增长24.6%,其中,节能环保产业7413户、新兴信息产业380户、生物产业497户、新能源产业1326户、新能源汽车产业13户、高端装备制造业3户、新材料产业1339户。全市新登记制造业市场主体14563户,同比增长6.36%,新登记数量仅次于批发和零售业,占各类市场主体的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