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5年东莞啥样?从“世界工厂”向“家园城市”转身

16.03.2015  10:55

未来15年,东莞城市定位将从“世界工厂”向“家园城市”转身。3月12日至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东莞组织召开了《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纲要部省联合联审查会,新一轮《总规》的纲要成果顺利通过部省联审。

总规》将对东莞珍贵的自然生态空间实行最严格的管控,确保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基本一致,《总规》编制还将突出公共政策属性,加强公众参与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这也意味着,今后东莞发展的蓝图,身为普通市民的你,也可在其中画上一笔。

从“世界工厂”到“家园城市”

东莞自建市以来,一共编制了1989年版和2000年版两轮城市总体规划。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欧阳南江介绍,现行的《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于目前已接近实施期限。新一轮总规的编制从2014年初才正式启动,3月12日至14日,新一轮总规的纲要成果顺利通过部省联审。

未来15年,东莞城市发展的定位是什么?新总规明确了,东莞将以“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为新的城市发展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和利用东莞制造城市品牌,提升空间品质,实现由“世界工厂”到“家园城市”的转变。

突出“公共先行”和公众参与

总规》突出了“公共先行”,提出要强化未来东莞公共设施的规划控制。这意味着,每一位东莞市民,都将成为新《总规》的受益者。具体来说,就是要:强化对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和公共交通设施的刚性控制,落实各层级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规划布局,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同时,要以“公交城市”为目标,构建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现代有轨电车等大中运量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微循环公交、公共自行车等为补充的多层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系统。

总规》还加强了公众参与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这也意味着,今后东莞发展的蓝图,身为普通市民的你,也可在其中画上一笔。《总规》提出,要突出公共政策属性,由以往注重指导项目落地的技术蓝图转为注重引导目标实现的公共政策手段,将技术文件转变为空间统筹政策平台,不断加强公众参与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亮点速览

目标定位———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实现由“世界工厂”到“家园城市”的转变

建设规模———对珍贵的自然生态空间实行最严格的管控,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基本一致

人口发展———从关注人口总量,转向关注人口结构与需求,通过环境改善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吸引高素质人口,优化人口结构

空间格局———分区统筹,以经济区统筹打破行政区藩篱

专家声音

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董黎明教授:东莞无论经济总量、人口规模还是城镇化水平在我国地级市上都是走在前列,并且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总规纲要》要围绕落实国家和广东省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促进乡村人口的城镇化和外来人口市民化,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提供明确指引。

清华大学尹稚教授:城市精明收缩和精明增长是东莞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发展路径和模式选择,建议《总规纲要》应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形成城市发展战略判断,继续加强“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和存量规划、城市更新专题研究。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陆锡明:东莞市域空间交通设施具有离散性的特征,建议《总规纲要》加强对于港口、铁路、公路、综合交通枢纽等方面的研究,并深化中心城区公交体系、道路系统、停车设施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