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区生产总值2020年实现超9200亿元

25.02.2016  11:52

制图/杨智宏

■东莞 经济 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资料图 郑志波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十三五”期间,东莞发展往哪个方向走?有哪些发展大计?这些答案,在昨日公布的《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一一揭晓。

纲要》明确提出,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区域协调、绿色低碳发展等举措,东莞在“十三五”期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9200亿元以上,人均GDP约11万元,五年年均增长分别达8%左右和7.5%左右。

“十三五”经济预期年均增速为8%

“十二五”期间,面对国际 金融 危机持续影响等复杂的内外发展环境挑战和艰巨的转型升级任务,我市仍然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2015年全市GDP为627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7.9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6万元(约1.2万美元),五年年均增长7.2%。

到2015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从“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升,单位GDP能耗、地耗持续下降,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正是基于“十二五”的成果,《纲要》明确了“十三五”经济主要目标,GDP年均增速为8%左右,人均GDP年均增速达到7.5%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92%,户籍人口城镇化加快提高;力争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占55%左右,其中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3%。

“十三五”时期,努力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城市品质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对此,市发改局局长朱斌华分析认为,“十三五”虽然有复杂因素带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但我市在“十二五”期间特别注重科技创新、很快形成了全民创新意识;“三重”建设启动快、成效大;争取多个国家试点,获得良好的制度环境,这些因素使得实现8%增长目标很有信心。

未来五年重点发展六大产业

纲要》对“十三五”加快转型升级,提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标志的‘四新经济’,构建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对东莞产业格局而言,这也意味着现代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那么,东莞“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发展哪些产业呢?

纲要》提出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文化 旅游 、金融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六大产业,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着重在通信设备、智能终端、消费电子、电子元器件等领域,2020年实现的增加值预计可达1300亿元;而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智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高速高精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汽车零部件制造、重大智能成套装备、电子等领域,2020年增加值预计为1900亿元。

对于重点发展产业的定位分析,朱斌华表示,电子信息是支柱产业的龙头,装备制造业是珠江东、西两岸重点发展的产业,尤其是智能制造产业,东莞的机器人产业应用和本体制造有优势,但是核心部件生产研发还比较弱,今后将以松山湖为主,结合产业实际发展核心领域,形成全产业链优势。

“十三五”期间对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纲要》有了新的目标。到2020年,要实现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2%,稳居全国制造业城市第一梯队,建成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先进制造基地。

强化松山湖(生态园)的创新中心地位

未来五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东莞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最终基本形成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主要创新指标位于全省前列,成为国内领先的创新型城市。

在这个区域创新体系中,《纲要》提出,要强化松山湖(生态园)的创新中心地位,以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努力实现超常规发展,打造成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集聚区、生力军、加速器和创新核,再以松山湖地区为核心和主要节点,打造东莞市的“创新轴”,形成南连深圳大沙河创新区、光明新区、南山区,北接广州科学城,横贯珠三角东岸的“创新走廊”。

此外,建成横向贯穿东部片区、松山湖(生态园)地区、中心城区、水乡经济区的“创业之路”;在珠江口东岸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临港现代产业创新带”;东南组团、西南组团发挥毗邻深圳优势,建设“环深创新资源融合发展带”。

至此,依托“创新核”、“创新轴”和“创新带”,加快中心城区科技服务创新区、水乡经济区、常平科技园和银瓶合作创新区等多个重点创新支点集聚发展,与各专业镇创新资源形成“创新网”。

延伸阅读

东莞迎来创新发展重大机遇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国内经济进入增速换挡、动力转换、结构调整的新常态,我市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深刻调整,各种积极因素和矛盾风险复杂交织。

纲要》提出,“十三五”我市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主要面临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我市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因此,《纲要》明确,东莞要积极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沉着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才能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竞争力更强的发展新路。

通过关键词看懂《纲要

关键词:产业结构

报告摘要: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55%左右;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63%以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基本建立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

解读:产业结构的转变,是东莞多年转型升级的结果。对一个工商业大市而言,这个比例有很好的优势,“十三五”期间能够更好地服务和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驱动

报告摘要: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计划,引进、培育和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开展标准化研究和创建品牌,持续增资扩产,不断做大做强。制定扶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政策体系,建立绿色服务通道,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开展中小微科技企业培育工程,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行业竞争优势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解读:东莞很早就提出并实践科技创新,对创新主体的培育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大批创新主体的形成,强化了创新发展的新动力,为成为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先进制造

报告摘要:优化先进制造业布局,建设环松山湖地区智能制造和先进制造集聚区、银瓶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水乡新兴产业集聚区、临港现代产业集聚区、临深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区、横沥模具产业集聚区、石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两岸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解读:先进制造业在东莞规模以上工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是加快转型升级渐入佳境的表现。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的布局,既能集聚产业资源,又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报告摘要:重点领域包括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金融 保险 、服务外包、会展商务、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商贸服务、旅游、 健康 服务、养老服务、家庭服务、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

解读: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强大制造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是今后主抓的重大方向。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能够为东莞制造业提供高效配套服务,推动东莞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

关键词:智慧东莞

报告摘要:加快国家电子商务、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推动“互联网+”社会治理,探索公共参与的网络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提升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大力推进“智慧东莞”建设、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推进电子政务体系建设。

解读:“互联网+”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具有便捷性、资源共享等特点,使企业运营成本减轻,使社会治理高效。通过实施“互联网+”计划,有力强化东莞的信息引领作用,为东莞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增色。

关键词:深化改革

报告摘要: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建设省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推动外商 投资 管理服务改革试点、推广实施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

解读:东莞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最终形成,需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金融创新等方面深入推进改革。

关键词:统筹组团

报告摘要:构建“一中心四组团”(中心组团、西南组团、西北组团、东南组团、东北组团)的新型空间格局,以统筹组团发展为基础,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探索组团发展新机制,积极稳妥探索行政区划调整,提升城市管理层次,增强发展活力。

加强市级规划统筹,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协调组团内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土地开发、重大项目以及公共设施,引导组团内加强协作,提升组团整体竞争优势。

解读:统筹组团式区域协调,可以打破镇街独立的经济单元,从而实现双赢的格局。同时,发挥发达组团对欠发达组团的帮扶作用,也有利解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关键词:基础设施

报告摘要:加快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争取于2016年5月开通试运营轨道交通2号线,2020年基本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适时启动3号线建设,全面推动东莞进入地铁时代。充分利用道路空间资源,以交通需求为导向,以松山湖(生态园)、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为试点引入现代有轨电车。

解读:优化全市轨道交通空间布局,实现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有轨电车等多种轨道交通方式的高效衔接,加速穗莞深城际轨道、佛莞惠城际轨道建设,为东莞宜居宜业城市加分,吸引更优质的资本和人才进入东莞。

关键词:绿色发展

报告摘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建设,推动国控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探索建立市属重点企业碳排放量核查和报告制度,推动重点能耗企业节能减碳。开展低碳示范试点,将松山湖(生态园)、长安新区、清溪镇、东城等作为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试点,建立生态城区低碳发展指标体系。

解读: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通过强化低碳发展制度设计,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健全低碳发展政策体系、低碳发展监督考核制度,推行激励机制,有助营造低碳发展良好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氛围。

关键词:开放合作

报告摘要:以广东自贸区改革创新为标杆,加快推动对接自贸区的改革创新,强化政策、产业、金融、平台对接,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审批便捷化,着力将东莞建成广东自贸区的示范拓展区和优先延伸区。

解读:东莞区位比邻广东自贸区,有着天然的承接优势,要从制度创新对接、产业配套对接、金融创新对接、重点平台对接等方面,推动深度对接,抢占自贸区机遇。

关键词:改善民生

报告摘要:鼓励户籍农业人口居住向社区集中,组建村(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完善城乡一体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和项目由城市社区向农村社区、“村改居”社区覆盖,加快推进本地农村居民就地市民化。建立健全鼓励本市户籍农民就业、创业的激励政策,促进户籍农民实现创业就业。

解读:到2020年,我市要实现常住人口850万人左右,户籍人口230万人左右。随着新型城镇化试点的推进,促进户籍农民的创业、就业,是加快推进居民市民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文化名城

报告摘要: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做强做大特色文化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构建特色鲜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55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左右。

解读:文化产业是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软势力的体现,需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产业、特色文化产业优势,如东莞创意文化产业就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发展基础。

关键词:法治东莞

报告摘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东莞建设,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推动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人民警察保障机制。健全打防控一体化运作的立体化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统筹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以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应用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健全同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参与社区矫正的工作机制。依法强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损害生态环境、破坏网络安全等重点问题治理。

解读:治安是营商环境和创业环境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东莞通过多年的“平安东莞”建设,治安环境赢得了社会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