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塘尾周边地区拟打造成岭南广府名村

26.04.2018  17:58
石排塘尾古村 资料图片 郑志波 摄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石排塘尾古村 资料图片 郑志波 摄

   东莞编制三大规划保护优秀历史文化资源

   塘尾周边地区拟打造成岭南广府名村

   东莞时间网讯 (记者 潘少婷)东莞拟通过规划将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鳒鱼洲历史地段、塘尾周边地区等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起来。昨日下午,市城乡规划局官网发布了关于《东莞市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东莞鳒鱼洲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塘尾周边地区整体保护与风貌控制研究》的批前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中兴路-大西路

   建筑高度明确控制在12米以下

  莞城近代旧市,水乡珊洲津渡,骑楼商埠街区,岭南广府合院……这些均能在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感受得到。根据规划,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将作为培育莞城文化传承发展的核心基地,集中展示体现津渡商埠、骑楼风情、广府合院、传统商业、传统手工业等特色文化。

  此次划定的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其中,核心保护范围,北至床街,东至教场街,南至振华路,西至中兴路,涵盖了传统骑楼建筑群及教场街、旨亭街传统民居群。建设控制地带,北至珊洲街、东至光明路、南至振华路、西至中兴路,面积约为16.33公顷(含核心保护区面积)。

  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高度(除了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特色建筑,两侧多层居民楼进行整治改造外),明确控制在12米以下。拆除新建地块,以2层以下为主,局部可以有3层建筑,但总量不能超过新建建筑的10%,并且满足视廊控制要求。特别是街区内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商贸与“三堂经济”的多层建筑,作为代表性时代特征建筑在保留原特征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整治维护。

   鳒鱼洲

   原址保护水塔和“香飘四季”墙

  鳒鱼洲,是见证东莞改革开放进程不可多得的遗存。 《东莞鳒鱼洲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划定了23万平方米的保护范围,东至厚街水道,西至东江南支流,南至贝翔路,北至东江南支流与厚街水道交汇处。

  规划提出,历史地段保护范围内,应保留街区空间格局、环境风貌和建筑的立面、色彩等;对历史建筑进行改建时,应当保持其历史风貌不受影响;新建、改建或扩建建筑控制高度应当符合规划高度控制要求;不得擅自新建、扩建道路,对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时,应当保持其原有的道路格局和景观特征。

  规划提出,保护鳒鱼洲现存的鳒鱼洲路,原址保护水塔、“香飘四季”墙,吊机、码头、古树名木以及大型乔木等也纳入历史环境要素范畴加以保护。

  在高度控制方面,规划范围内新建、扩建构筑物高度按高度控制分区要求控制,分别按照12米、18米进行控制。场地西南部即原玻璃钢船厂旧址场地,在重要视廊之外,且有极佳的滨水景观,作为特殊高度控制区,原则上不超过100米。

   塘尾周边地区

   开发旅游资源复原墟市场景

  具有悠久历史的塘尾古村,是岭南广府文化在珠三角地区延续、传承及结合地域特色发展的典型代表。此次公示的《塘尾周边地区整体保护与风貌控制研究》,规划范围包含塘尾古村及周边地区,东至中心路,北至工业大道,西至李横大道,南至东园大道,总面积为161.07公顷。

  根据规划,塘尾古村、云冈古寺(包括洪圣宫)、埔心古建筑群的建设控制地带范围,纳入一级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周边地区、李家坊及周边水系,纳入二级保护区。值得一提的是,二级保护区均禁入工业、仓储用地。

  在保护区内,影响文物原有风貌的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必须拆除。新建建筑应采取与古村、古寺、古建筑群相协调的材质和颜色,建筑之间保留一定防火间距。

  规划提出,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使之成为东莞市石排镇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链条中的重要旅游景点。其中,重点恢复特色商业街,形成地区空间联系的主要脉络,复原原有墟市场景,恢复“三村一市一寺”的空间格局,打造塘尾古村古建筑群为核心,云冈古寺、埔心古建筑群、李家坊为主要景点的岭南广府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