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外贸迎来巨变 新“三驾马车”创新驱动

07.09.2015  19:55

劳动密集型产品、欧美传统市场、展会接单销售,这是东莞过去外贸发展的“三驾马车”。

金融 危机后,随着“东莞制造”的转型升级,东莞外贸特别是出口领域从产品结构、市场分布到贸易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也成为东莞能持续保持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前列的主要因素。

出口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增  出口收益率排名升

在“2014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中,东莞“一般贸易出口产品高度化”和“出口收益率”两项指标中,东莞排名分别从2013年的第8位、16位,提升至去年的第5位和11位。这两个关键指标上升,带动东莞的“效益竞争力”从2013年的第24位上升到去年的第20位。

专家认为,这些指标的细微变化,反映出东莞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和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而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东莞近年来在培育企业研发能力、促使企业向产品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的努力。

统计显示,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从2011年的34.9%,增长到2014年的37.6%。直接拉动全市出口增长3.2个百分点,对全市出口的增长贡献率为47.3%。

企业转型焕发新活力

在东莞市寮步镇华南工业园的高伟光学电子有限公司(下称高伟光学)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开足马力为iPhone6生产零配件。有谁能想到,在2002年前,高伟光学还只是一家以生产玩具为主的小企业,如今却成为全球移动设备相机模块的主要供货商,光学镜片以及光学部品的核心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已成为全球第六大相机模块供货商。高伟光学法人代表、社长金甲喆表示这都是靠转型的力量。

高伟光学1992年落户东莞时,还是一间从事玩具生产的外资企业,但2002年以后便成功转型为电子、半导体企业。同年,其选择继续在莞增资扩产, 投资 上亿美元新建了华南工厂,并开始在新厂房制造倒装芯片相机模块。在转型的过程中,高伟光学引入了韩国 基金 ,充分运用了香港资本市场、资本杠杆和金融工具,并对原来的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生产人员、生产架构进行重组,建立了研发团队和海外营销的网络,把自己做成了一个具有“国际范”的企业。

高伟光学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高伟光学出口额达4.3亿美元,同比增长40%,出口额大幅增加的原因:一是订单增加,二是产品技术含量提升,单价提高。

东莞市市长袁宝成希望其他外资企业能学习高伟光学经验。他说,目前东莞有13000多家外资企业,如果能有1%向高伟光学一样上市,那么东莞的 经济 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是东莞上半年外贸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全市设立研发机构的上千家外资企业和外资高新技术企业的出口额和出口增速,均远高于其占外资企业总数比例。而抽样调查的4000家生产性外资企业中,有43.9%的企业计划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比去年增加了12.3个百分点。增加研发投入的大中小规模企业比例分别为41.9%、22.8%、31.6%。这说明,为了提高竞争力,各类企业都比以往更加注重研发投入。在“机器换人”方面,有40.6%的企业计划购买先进设备,比去年提高了10.5个百分点。

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

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说,东莞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都是生产型企业。东莞转型升级就是要将这些生产型企业变为创新型企业。

黄江镇宝健医疗公司过去主要生产体温计、血糖仪、雾化器等医疗器械。现在集团在黄江和台湾拥有合计百人的研发团队。目前宝健医疗可以使用的专利超过300项。公司副总经理丁福成说,宝健研发出了世界上最新型的全封闭血糖仪,并推出了基于“云存储”的“ 健康 管理中心”,在宝健提供的服务器上存储用户的身体健康信息。

在传统的纺织行业,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从过往单纯的加工制造,逐步向集高端研发设计、先进生产制造和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企业转变。2008年,高附加值产品只占公司产量的15%,2012年提高到了50%,产品单价涨幅达27%。2013年,高附加值产品达到70%。公司还成立研发中心,打破了传统的“客户提供设计,工厂代加工”的局面,2012年由产品设计研发中心设计的产品直接销售额达1.8亿元。

丁力认为,自主创新是很难,风险是很大,所以很多企业宁愿做订单也不愿意创新。这就要求政府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有资料显示,东莞正在充分发挥各类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重点支持服务平台发展,针对加工贸易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两端提升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东莞已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建立起优化服务支援体系,通过先行先试,进一步释放制度改革红利。

在今年东莞市“两会”上,东莞海关负责人表示,从2014年的外贸数据看,东莞的外贸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取代服饰玩具,成为东莞进出口绝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