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男流浪3省17年 东莞大爱送他回家
■图为潘统华(左三)三兄弟向救助站赠送锦旗(记者 杨泽彬 摄)
东莞时间网讯 轻微智障中年男子,因中途下车走失,在外流浪17年后于昨日下午在东莞市救助管理站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不禁泪流满脸。
这位轻微智障男子名叫潘统华,出生于1971年,来自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里塆潭村。1998年27岁的他走失后辗转于福建、广西、广东三省区,靠在工地做杂工维生。昨日,他的二哥、三哥来东莞接他回家,并向救助站送上一面锦旗,感谢大家的热心帮助。
午夜下车小便 被丢在路边
昨日15时许,记者在东莞市救助管理站见到了潘统华。他正拄着拐杖,两个哥哥搀扶着他,准备收拾行李回家。潘统华一头蓬松的头发,长得又黑又瘦,一张脸饱经沧桑。
“真是幸亏东莞市救助管理站的大力帮助,不然我永远也找不回失散17年的弟弟啊!”他的二哥潘统省告诉记者,他家有兄弟姐妹6人,潘统华排行最小;虽然弟弟从小反应迟钝、头脑不灵光,但兄弟姐妹们和弟弟感情很深厚。
1998年3月,农历春节过后,二哥潘统省和三哥潘统国在温州务工,弟弟潘统华和年迈的父母在家。由于弟弟经常会把别人家的东西打碎,用老虎钳剪断电线等,父亲因他惹是生非而生气。
恰好,当年有位在广州做弹棉花生意的老乡,想请学徒工去帮忙做事。父亲得知后,便让27岁的弟弟潘统华和另一位16岁的同伴一起前去。随后,两人结伴坐上了从温州开往广州的长途大巴汽车。
由于路途遥远,大巴车行驶到福建境内时已是午夜时分。司机停靠在104国道旁,让乘客下车小便。当大家都回到车上时,弟弟由于天黑、动作太慢没能及时上车,被丢在了路边。
“弟弟的同伴年纪太小睡着了,到了第二天醒来才发现我弟弟不见了。当时通讯不方便,没有手机不能及时报警。”二哥潘统省说,同伴到了广州之后,那位前来接人的做弹棉花生意的老乡等了两天也没等到弟弟,于是打电报回老家报告弟弟失踪的消息。
寻找弟弟17年 八旬父母望眼欲穿
当弟弟潘统华中途意外失踪后,急坏了这一家人。二哥潘统省和三哥潘统国兄弟俩前去温州长运公司打听情况。该公司当班的司机表示当时午夜人多天黑,疏忽大意酿成大错。
司机带着这兄弟俩坐上从温州到广州的长途大巴,沿途去寻找。只要经过中途休息下客点,兄弟两人都到处打听。司机也在福建、广东等地报纸、电视、电台等刊发寻人启事,可最终却一无所获。
“弟弟失踪后,每年除夕全家人吃团圆饭时,总是少了一个人,大家也沉默寡言、心情压抑。”三哥潘统国回忆道,最难过的是八旬父母。老父亲从66岁与小儿子分别,直到如今83岁的高龄,每每想起失散的小儿子不禁老泪纵横。
老父亲经常责怪自己,当年不应该让小儿子外出打工,不然就不会失散多年不见踪影。“老爸经常念叨弟弟,盼他能早日回家。”
救助站、社工伸援手帮助他回家
东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袁伟华告诉记者,今年10月22日晚上,患有智障、右脚受伤的潘统华被一位陌生人开车送到救助站大门外,后被救助站工作人员发现,及时进行了救助。
“当时,救助站立即将他送到站内的医疗点救治。经过检查,幸好没有伤筋动骨,只是肌肉受损,用药敷敷慢慢就好了。”袁伟华说,救助站给他更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并安排房间供他休息。
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派驻到救助站工作的熊军民回忆说,当潘统华被送到救助站的第二天,恰好他带着12名城市学院的社工专业的实习生到这里做个案,当他看到潘统华时,很是同情。
“我询问他的情况,刚开始他说自己叫陈明海,是温州五尺乡人,但却说自己的父亲叫潘龙妹、母亲叫金芬兰,让人很奇怪。”熊军民说,后来他多次引导才得知此人真名叫潘统华,陈明海只是流浪时别人给他起的。
经过查询中国行政地图,找到了温州有个岩头镇,却没有“五尺乡”。几经周折,熊军民终于发现,原来“五尺乡”应为“五涑鸟乡”,后来撤并到岩头镇了。他联系上当地派出所,找到了潘统华的二哥潘统省。于是,这对兄弟通上了电话,电话两头一片哭声。10月24日16:10,二哥潘统省和三哥潘统国坐上了温州到东莞的长途大巴车,在10月25日12时许,抵达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