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东莞大道-鸿福路口片区交通综合治理规划出炉

02.07.2019  18:05

备受关注的东莞大道-鸿福路口片区如何治堵?现在有了好消息!

今天(2日),记者从市交通联席办获悉,东莞大道-鸿福路口片区交通综合治理规划出炉,将通过了六大措施改善该片区交通现状。其中,包括建设地铁鸿福站(市民中心东侧-国贸中心)地下人行通道、市民中心-海德广场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建设、开通片区6条微公交(穿梭巴士),把市民中心-国贸中心、第一国际-海德广场等两个区域列入停车共享试点。

针对东莞大道-鸿福路口片区的堵车现象,去年以来,交通部门实施了一系列交通综合治理措施,该片区交通状况有了一定程度提升。但是,随着全市车辆保有量进一步增长、东莞民盈国贸中心的开业,拥堵的现象又卷土而来。为此,交通部门重点针对该片区的交通治理专题研究,按照交通治理“一区一策”思路,大力推进东莞大道-鸿福路口片区交通综合治理工作。

据了解,东莞大道-鸿福路口片区交通综合治理范围,以鸿福路与东莞大道交叉口为中心,北至旗峰路,东至新源路,南至四环路,西至元美路,面积约6平方公里。该片区地处我市中心区核心地段,汇聚行政文化、高端商务、休闲娱乐、居住等多种复合功能,是我市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门户节点。

市交通联席办将采取六大措施改善该片区交通现状。其中,包括完善片区路网建设,打通微循环系统;鸿福路口节点微改造工程;公交优先,提升片区公交服务品质;人行优先,建立地下层慢行体系;优化地块交通组织,减弱对外部交通影响;智慧管控,推进片区资源共享,提升利用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治堵措施还提出建立地下层慢行体系,包括推进地铁鸿福站(市民中心东侧-国贸中心)地下人行通道、市民中心-海德广场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建设。此外,结合地铁1号线建设,研究推进中心广场站—鸿福站地下商业街建设。 

该片区将增加片区微公交,并开通片区微公交(穿梭巴士)6条,总长约26.9公里。功能上来说,微公交可以接驳轨道站点,串连居住区、商圈、学校、医院、市场等客流集散点,提供“最后一公里”社区接驳服务。

记者还注意到,今年民众呼声最强的共享停车位,有望在东莞大道-鸿福路口片区治堵措施中实现。市交通联席办提出,以市民中心-国贸中心、第一国际-海德广场等两个区域为停车共享试点,加快区域智慧交通系统和停车引导系统建设,实现区域内停车共享。

目前,《东莞大道-鸿福路口片区交通综合治理改善研究》业经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同意,并由市交通联席办正式印发实施。各有关责任部门围绕《研究》六大措施,按照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要求倒排计划。同时,交通部门将加强措施督促落实及协调工作,预计将有一大批措施在国庆前成功落地。

■ 六大措施

措施一:

完善片区路网建设,打通微循环系统

1.推进石竹路下穿四环路通道建设;

2.推进簪花路下穿东莞大道通道建设;

3.加快推进银树路北延段建设;

4.推进市民中心北侧支路建设;

5.市民中心元美东路东侧拓宽一车道。

措施二:

鸿福路口节点微改造工程

1.设置右转人行信控、人行二次过街信控

2.增设错位斑马线,增加安全岛空间

3.增设违停球,加强违停管理

4.东进口直行车道调整为直左合并车道

措施三:

公交优先,提升片区公交服务品质

1.推进2处公交场站建设,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尽快启用民盈地下公交场站;

市民中心北侧地块设置临时公交场站,远期综合开发;

2.优化公交停靠站,提高公交服务范围

会展中心站公交停靠站往东侧调整;

会展中心东站往南侧调整,改造为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东莞大道增加1对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元美东路增设1对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3.设置微公交接驳线路

增加片区微公交,加强片区公交接驳,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开通片区微公交(穿梭巴士)6条,总长约26.9公里

措施四:

人行优先,建立地下层慢行体系

1.推进地铁鸿福站(市民中心东侧-国贸中心)地下人行通道建设。

2.推进鸿福路地铁站已建未通的出入口年内尽快启用。

3.推进市民中心-海德广场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建设,与地铁一号线同步实施。

4.结合地铁1号线建设,研究推进中心广场站—鸿福站地下商业街建设。

措施五:

优化地块交通组织,减弱对外部交通影响

1.近期优化地块机动车出入口,调整地块交通组织方案

2.中远期优化地块机动车出入口,调整地块交通组织方案

3.市民中心交通组织优化

4.第一国际交通组织优化

措施六:

智慧管控,推进片区资源共享,提升利用效率

开展片区车库诱导系统建设,实现片区停车资源共享;

由于市民中心与国贸中心的停车互补性强,在深入分析车流人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搭建数据平台,充分共享片区停车资源。

另外,以市民中心-国贸中心、第一国际-海德广场等两个区域为停车共享试点,加快区域智慧交通系统和停车引导系统建设,实现区域内停车共享。

文/全媒体记者 潘少婷 冯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