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天文爱好者争赏“月全食”奇观

09.10.2014  11:44

  昨日,在上海东海之滨拍摄的月全食初亏至食甚阶段的月亮(拼版照片)新华社 图

  昨日傍晚,市民带着孩子在人民公园观看月全食。 首席记者 郑琳东摄

   东莞时间网讯 今年我国能观测到的唯一一次月食,于昨晚上演。尽管傍晚时分(月全食阶段)天空的观测条件不太好,但仍未能阻止天文爱好者的脚步。昨晚,三四百人相聚人民公园足球场,参加由东莞科学馆组织的“相约月全食”系列大型天文活动。

  活动现场,数台天文望远镜一字排开,数百名天文爱好者和孩子排队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月全食。同时,科学馆还邀请了来自台湾的知名天文科普专家杨昌炽老师分享他的天文之路,讲述神奇的月全食现象。

  据杨老师介绍,这次月全食是未来五年内观测条件最好的三次月食之一,东莞可见带食月出。此次月全食很具观赏性,从地球上看去,月亮会呈现难得一见的古铜色,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血月”或“红月亮”。

  据悉,本次月全食的初亏为北京时间8日17时14分,复圆时刻为20时35分。其中,最精彩的全食阶段(食既到生光)长达近1小时。不过,略有遗憾的是,由于傍晚天空能见度不高,人们只能看到天边挂着的一轮模糊的月影,直到晚上7点多钟,“红月亮”才逐渐清晰起来,但很快全食阶段就过去了,大概晚上7时半左右,月亮就露出了明亮的小小“月牙”,伴随时间的脚步,月亮越来越“”了,大概晚上8时35分左右,月亮就基本复圆了。

  杨老师还透露,本次月全食也是自今年4月开始的“连环四月食”的第二环,余下的两环将于2015年4月4日和2015年9月28日出现。

  据悉,昨晚在人民公园举办的“相约月全食”活动,是东莞科学馆2014“科普讲座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该活动邀请相关领域内知名专家主讲,讲座全免费,并将讲座送到校园,让师生与专家近距离接触。此外,科学馆还将每月举办一次天文观测活动,满足天文爱好者的观测需求。

   科普小知识

  未来4年我国公众

  还可欣赏3次“红月亮

  所谓月食,是地球挡住射向月球的阳光所致。就全地球而言,每年发生食的次数最多为7次。在这7次食中,有4次日食和3次月食,或者5次日食和2次月食。

  天文专家表示,月食的过程主要包括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时期。未来4年,也就是到2018年,我国公众还将有幸欣赏到3次月全食。3次“红月亮”时间分别是:2015年4月4日,2018年1月31日和2018年7月28日。

  而所谓“连环四月食”是指连续四次发生、每次相隔六个满月的月全食。天文资料显示,上一次“连环四月食”发生在2003年至2004年,而下一次将会在2032年至2033年出现。

   红月亮”成因

  天文学家解释,月全食时“红月亮”归功于暗红色的光,其实就是照射到月面上的太阳光。在地球周围有层像薄纱似的透明度较好的大气层,阳光从地球侧面的大气中穿行时,是先从空间进入大气层,然后,又由大气层进入空间,这样就产生了两次折射,结果和光线透过凸透镜相仿,有点向内弯,向地心方向偏折的聚合光线就照到月亮上去了。

  据介绍,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的光线混合成的。当太阳光经过地球上的大气层被折射到地球背后影子里去的时候,它们都受到大气层中极其微小的大气分子的散射和吸收。像黄、绿、蓝、靛、紫等色的光波比较短,在大气中受到的散射影响比较大,它们大部分都向四面八方散射掉了;红色的光线波长比较长,受到散射的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大气层穿透出去,折射到躲在地球影子后面的月亮上。所以,在月全食时,公众看到的月亮是暗红色的,即所谓的“红月亮”。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