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东莞如何当好地级市的领头羊:多方式推动先进制造转型升级,促进城市协同合作
“经济总量接近万亿元”“加快建设松山湖科学城等先行启动区”……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东莞元素着实让人振奋。报告提出,东莞要立足实体经济,提升制造业能级,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复盘东莞2020年经济运行,在多重因素叠加的严重冲击下,其有效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三大产业、消费、投资、外贸等领域均展现了东莞经济强劲的韧性,并最终取得全年经济增速1.1%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省政府工作报告为东莞提出的新任务,无疑是对东莞发展的一种强有力的肯定,也是对制造业名城东莞在新阶段能够取得发展新成果的深切期待。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高地,经济总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要当好广东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绝非易事。为何广东省选择了东莞作为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之一?在“十四五”开局之际,面对新任务,东莞应该如何再出发?本期三人行邀请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刘金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文杰共同做探讨。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金山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金山:东莞有资本、有丰富的产业体系,其发展先进制造接下来更需要聚焦“才智”的引入与应用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支持先进制造的发展,东莞要实现“两条腿走路”,既要优化升级现有产业,也要注意引进、孵化新兴产业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武文杰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武文杰:东莞市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制造业效率和动力变革,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莞是一座制造业名城
记者: 为什么会选择东莞作为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之一?东莞实体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哪些优势?
刘金山: 东莞的过去以及现在决定了它的未来,其发展在全省地级市当中具有典型性。东莞是改革开放后率先通过发展加工贸易进行工业化的城市,并率先融入全球价值链,这种模式的推行在当时带动了广东的经济发展;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东莞十年转型升级之路也走得很成功,充分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趋势、规律。
东莞发展实体经济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产业体系,已经和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城市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区域产业合作体系,并初步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此外,东莞以“外贸”起家,其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已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优势,因此东莞未来发展实体经济、打造新发展格局,将会有可观的拓展空间。
武文杰: 东莞以制造业立市,历来是广东实体经济的代表。从地理位置来看,东莞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其毗邻香港、广州和深圳,更容易接受繁荣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而从经济总量来看,东莞在广东省占据着重要地位,2020年东莞全市生产总值达9650.19亿元,占广东GDP比重约达8.7%;最后从主导产业来看,第二产业占据东莞主导地位,东莞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体系齐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而制造业是强国之基,立国之本,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广东省赋予东莞新使命的重要原因之一,无疑是看中了东莞市雄厚的制造业基础。
林江: 首先,制造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而东莞是制造业名城,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配套高标准的市场经济,而东莞集中了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市场经济十分活跃;再次,对外开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东莞拥有众多外资企业,其对外开放程度高。
多方式鼓励先进制造发展,提升制造业能级
记者: 制造业是“永不落的太阳”,是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源。2020年,东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0861家,总量位居全国第2位;面对庞大的企业数量,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
大力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东莞要提升制造业能级,政府应该如何支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东莞众多中小企业又应该如何拥抱先进制造技术?
刘金山: 东莞有资本、有丰富的产业体系,其发展先进制造接下来更需要聚焦“才智”的引入与应用。首先,东莞要重视“全球化融智”,吸引更多国内、国际的理工科高校在东莞设立科研站点并充分利用这些研发机构对“才智”的聚集效应;其次,在高端人才利用上,可以采用“柔性引进”的方式,只要实现为东莞的发展贡献智慧即可,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再次,东莞要发展先进制造业,也需要逐步培养壮大与之相匹配的产业工人队伍,实现先进制造技术的落地应用。
拥抱先进制造,东莞众多中小企业要找准自身定位,把产业链条的某个环节做精做透。依托东莞完善的产业共享体系,东莞众多中小企业可以利用本土公共技术平台、公共基础设施等,做好产业定位有利于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武文杰: 东莞市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制造业效率和动力变革,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聚焦基础技术和关键领域,大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一方面政府需要逐步消除各种机制障碍和壁垒,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给予创新型企业更多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科研技术成果转化。
再次是东莞要从融入全球价值链转向主动整合国内价值链,从“两头在外”转向更依赖国内市场的“内外兼修”。在现阶段我国打造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东莞市制造业需积极探索以增强满足内需能力为主线,同时提升国际大循环地位的转型升级路径,并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进制造中心,努力开拓海外新市场。
面对先进制造,东莞众多中小企业应该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要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转变生产运营等方式,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林江: 支持先进制造的发展,东莞要“两条腿走路”。首先是对现有产业的优化升级,东莞要寻找本土能够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企业”,并鼓励、支持这些“目标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近年来东莞实施的“倍增计划”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再次是针对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引进或孵化,在做好产业扶持规划细化的同时,东莞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保障。
拥抱先进制造技术,中小企业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都要做好对先进制造技术的了解、学习,并积极参加东莞本土组织的前沿技术专业论坛、研讨会等,充分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此外,中小企业还要主动了解、响应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同时多接触专业机构,充分对接本土先进制造发展资源。
多模式推动东莞与其他城市的协同合作
记者: 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意味着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东莞市政府应当怎样加强区域内的合作协同,实现本土众多产业链的延伸和辐射带动,进而实现大湾区乃至广东省内“圈”与“链”的深度融合?
武文杰: 东莞市政府应当从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和网络信息一体化三个方面着手,逐步推进大湾区和广东省内各城市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都市圈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首先,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管网等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率先打通东莞市同区域内其他城市之间的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增强区域内城市间的可达性,为城市间的人员交流和产业合作奠定物质基础;其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制度和政策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方面,例如,各地区的人才政策、产业政策等应当从区域层面进行统一规划,引导城市间形成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避免因规划不当造成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并形成城市间的恶性竞争,降低区域发展的整体效率。最后,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政府服务、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等领域中,发挥虚拟集聚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优势,打破城市间行政壁垒,构筑一体化的城市网络信息平台。
林江: 东莞要不拘一格地推动省内城市间的合作。东莞拥有诸多发展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因此在充分认识自身发展定位的同时,东莞要采取多种模式促进与其他城市的协同合作,借此实现城市优势互补,例如东莞可以借助广州实现人才资源对接、借助深圳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对接、借助佛山实现产业品牌资源对接等。
此外,东莞也要迅速做好产业链资源的盘点,借助城市合作推动强链补链。
刘金山: 东莞要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可以与其他城市共建新兴产业载体,在本土培育孵化新兴产业成果后将其转移至广东省内其他城市进行产业化落地,这既能够突破东莞本土产业发展的空间限制,也能够促进城市间的协同合作,彰显东莞产业辐射带动能力。
文字:吴鑫 唐卓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