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言献策:东莞如何纵深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5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上的机器人产品。(郑琳东 郑志波/图)
东莞时间网讯 2015年,东莞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适应新常态的核心任务,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预计全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7.5%。展望“十三五”时期,东莞如何打破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匮乏的制约?针对科技创新投入大、风险高、创新投入与产出不确定性较大的特征,如何有效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在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如何推动为数众多的传统制造企业走向创新驱动?
本期两会“聚热点”邀请代表委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东莞未来创新驱动发展路径进行探讨。有政协委员提出,要发挥东莞深厚的产业基础,为国内外科技成果提供应用、转化的空间,凭此吸引相关创新资源在东莞集聚,并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良好环境,助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本期嘉宾
市政协委员、市科技局副局长 沈海邑
市政协常委、易事特董事长 何思模
市人大代表、广东五星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广良
天安数码城集团总裁助理、东莞天安数码城董事总经理 何文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江
话题1 如何打破资源制约,吸引创新资源集聚东莞?
发挥优势吸引人才技术 承接广深创新资源辐射
沈海邑:创新资源主要包括人才和技术两个方面,目前东莞均相对欠缺。然而,东莞拥有显著的产业优势,多年来积累的深厚制造业基础,形成了庞大的产业群,能够将科研人才、科技成果吸引到东莞,正是因为东莞的产业让科研人才有了用武之地,科技技术有了应用土壤。因此,东莞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来集聚创新资源。另一方面,东莞还应继续建立和完善各类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和研发机构,以承载各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
林江: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广东在未来将更大程度地发挥广州、深圳这两个中心城市对珠三角的牵引辐射作用,这对于地处广深之间的东莞是一大利好。因为这两座城市都有很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东莞只要能够放下身段,充当广州与深圳科技创新合作的“联络人”或者“缓冲区”角色,比如更多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当好科技创新的“中介”,则很有可能在广深之间左右逢源,吸纳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
何思模: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东莞在未来要吸引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在全市的层面,需要做的是减轻负担,加大补贴,适当降低员工部分社保、公积金缴费比例。同时,加大对高端人才引入和本地大学生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补贴力度,提升外来人才子女公办学位比例,突破“人口红利”瓶颈。
另一方面,政府应推行无差别公共服务,在培训学习、文娱活动、返乡交通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才能吸引并留住更多人才。
何文:要实现创新资源要素的集聚,东莞要打造承接人才、 金融 机构以及创新服务等创新资源的载体,通过一个个载体来实现创新资源的聚集、聚合和聚变。从这个角度来看,将更多创新资源吸引到东莞,不仅仅是市委市政府的事情,东莞各个产业园区也都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为东莞引入更多创新方面的资源,以推动东莞打破资源制约,实现创新驱动。
话题2 如何有效降低全社会创新风险,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多方参与降低企业风险 营造容忍失败创新体系
何思模: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财政资金补助制度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风险补偿制度;另一方面,要打通技术应用脉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建立财政引导、社会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机制,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市场。
沈海邑:总体上,东莞要形成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创新氛围。具体到创新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四众平台载体来降低创新风险;政府则应更加合理地使用各类扶持资金,并通过政府、风投、 银行 等与企业共同参与创新的方式,降低企业资本方面的风险。同时,政府和企业层面都应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成功转化,这关乎科研人员、科技成果的价值体现,政府要加大力度引导企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在人员、投入、制度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胡广良:降低企业创新风险,需要政府把各项相关措施落到实处,降低企业的政策风险,并在资本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扶持。同时,企业自身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何文:营造一个公平竞争、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需要建立起一个成熟完善的创新体系。有了这样的创新体系,企业才能大胆地尝试创新。而要打造这样的创新体系,需要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努力。在下一阶段,应继续发展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众创空间,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同时为他们提供各类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让他们少走弯路,规避风险。
话题3 如何引导推动传统产业迈向创新驱动?
将科技动力植入传统产业 高效率整合创新资源
沈海邑:传统企业要实现创新驱动,关键在于将科技动力植入到传统产业当中。通过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企业,以推动传统企业的创新。这些年来,东莞家具产业、毛织产业在这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十三五”期间还应继续深化,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引导,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提高认识。
同时,传统企业的创新驱动要用好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催生新的业态和模式,以新的业态和模式来改造传统企业。
何思模:从政府层面,需要推动科技 经济 结合,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升级。同时,各片区、镇街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要大力挖掘科技创新与特色产业经济的契合点。
而从企业层面来看,未来必须践行“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要顺应市场发展变化,抢抓新的发展机遇。
胡广良:传统企业创新要懂得借势,因为东莞不像广州、深圳,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相对欠缺,创新资源的集聚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传统企业要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创新,一定要做好资源整合,比如和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要深化开展,让外界资源为我所用。
话题4 如何布局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 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
何文:东莞地处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与外界经贸往来密切,因此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东莞接下来应继续加大力度发展互联网产业,并以互联网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这方面,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让互联网产业在东莞集群化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东莞大力推动的智能制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何思模:在产业环境方面,一是要创造扶植创新型企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强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企业集群形成的氛围;三是引进创新主体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应实施创新型企业集群品牌工程;五是加强创新型企业集群信息服务。在产业布局方面,要从镇街小组团向区域大组团一体化发展,突破镇街政策壁垒,实现优势互动,劣势互补,资源整合,同时避免同类恶性竞争。
胡广良:新兴产业的发展,市场本身是一个大浪淘沙的环境,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自然会脱颖而出,而这些企业又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完善和成熟,使整个产业的发展加速。因此,政府层面应对这些进行系统化创新的枢纽型企业以扶持。同时,对于像大数据、互联网等较为热门的新兴产业,政府在扶持引导时也应注重普惠性,尽可能地扩大受惠企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