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妈妈”芬姨将亮相央视《群英汇》

17.03.2017  21:38

芬姨今年83岁,是莞城金韵台艺术团团长 资料图(记者 陈帆 摄)

芬姨的金韵台艺术团几乎每场公益晚会都可以吸引上千名外来务工人员捧场

芬姨在金韵台艺术团表演现场

东莞时间网讯  3月14日,央视《群英汇》栏目特派摄制组来到莞城,记录“东莞妈妈”芬姨在金韵台艺术团的感人故事。

芬姨名叫陈丽芬,今年83岁,是莞城金韵台艺术团团长。至今,已经累计演出1100余场次,观众累计超过100万人次。金韵台艺术团还走出文化广场,去到各镇街表演。早在2009年2月8日,中央 新闻 联播就曾报道过金韵台艺术团的发展历程。日前,她跟随着市文化馆到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群英汇》节目的录制,向全国人民讲述金韵台艺术团精彩的故事,传递东莞文明精神。

据了解,中央电视台《群英汇》栏目是以群众业余文艺团体节目展示为亮点,讲述老百姓自己的平凡而真实的文化生活故事,同时还是一个文化艺术界精英与普通群众团队手牵手的平台。

今年,《群英汇》升级改版后在全国广发“英雄帖”,向各地征集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艺节目,东莞凭借优秀的公共文化服务以及群文创作成果,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录制的城市。日前,市文化馆带队参加《群英汇》的录制,芬姨也参与其中。

“金韵台”每周二、五晚为市民演出

每周二和周五晚,莞城文化广场便会陆陆续续热闹起来。有从车里出来的,有在自行车上坐着,也有步行来的。早一点的找个小板凳坐下,晚一点的要么垫张报纸坐在台阶上……他们都在静静地等待一场“约会”。

这里经常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的身影,这个老太太,就是“芬姨”,她是这场“约会”的组织者,即莞城金韵台艺术团的发起人。

芬姨今年83岁,年轻时曾经是莞城街道商业系统的一名业务员。退休后,她爱上了唱歌和跳舞。

每天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面孔,这些人都是离开家乡来到东莞参加城市建设,这让芬姨萌生出一个想法: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点燃他们的艺术热情。

于是,2007年,她在热心人和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金韵台艺术团,每周二、周五晚八点如约亮相。

公益演出每场吸引上千人捧场

从2003年拉着一个音响设备在文化广场的空地上演出,到现在,金韵台艺术团已经有固定的舞台、固定的观众,这都离不开芬姨的功劳。

金韵台艺术团现在有成熟的制度和章程,有组织有纪律,虽然是公益组织,但相对固定的成员有七十多人,并有着一群忠实观众。2012年也得到了莞城文化服务中心的帮助,申请到了政府的扶持,运行比较稳定。

至今,金韵台艺术团已经吸纳了上百名外来务工的文艺爱好者,几乎每场公益晚会都可以吸引上千名外来务工人员捧场。芬姨跟外来务工人员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被誉为“东莞妈妈”。

团队创办之初是为了自娱自乐,参加活动的以老年人为主,也没有观众。通过几年的发展,渐渐有很多年轻人加入,这些年轻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每逢周二、周五晚上在莞城文化广场凤凰之约舞台演出,日常演出为公益活动,不计任何报酬。

“金韵台”是团员成长的摇篮

83岁的芬姨依然还在坚持,这与她年轻时候颠沛流离的经历不无关系。“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来到东莞参加城市建设,他们背井离乡与我年轻的经历十分相似,所以我很想帮助他们,让他们在东莞有一个家的感觉。”她说。

多年来,金韵台艺术团吸纳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很多团员都不是专业出身,但通过在金韵台艺术团的表演,长年学习以及累积经验,都成为了专业的演员。另外有的团员因此成为商业人士,有的成为了教师。

芬姨除了一门心思放在金韵台艺术团上,还凭着自己的爱心,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有人生病没钱看病时,她总会慷慨解囊;有的失业,她也会在日常搜集就业信息提供给团里有需要的人;有的有家庭矛盾,她也会出面调解……很多团员即使离开了东莞,也不忘在节假日发祝福的信息给她这个“妈妈”,尤其是每年4月金韵台台庆的时候,很多团员也会从各地赶来,为的是与她一同庆祝这个“家”的生日。

希望金韵台艺术团走遍东莞

2009年,芬姨为了让金韵台艺术团发展得更好,还跟别人学起了电脑和刻碟技术,如今QQ、微信等通信软件也能灵活应用。

另外,芬姨每个礼拜都会到文化周末观看表演,在欣赏的同时学习别人的长处,回去与团员们交流。

自2007年金韵台艺术团成立起,已累计演出1100余场次,观众累计超过100万人次。金韵台艺术团还走出文化广场,去到莞城社区、工厂,更走进万江、厚街、高埗等镇街为市民群众进行演出。更有其他镇街的外来务工人员被金韵台艺术团吸引,主动加入,每周二、五晚都赶来文化广场进行公益演出。

2017年1月,芬姨获评“广东好人”,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她道出一个愿望:希望金韵台艺术团能够走遍东莞所有镇街,为大家带去更多来自外来务工人员的公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