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存款总量首破万亿元 存贷比提升至60%
8月6日,东莞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信息称,截至7月末,东莞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0067.8亿元,成为继广州、深圳、佛山之后省内第4个存款规模达到万亿元的城市,存款总量在全国非省会地级市中排名第四。
5年零8个月翻一番
市金融工作局数据显示,1999年11月,东莞存款总量首次超过1000亿元,2003年5月突破2000亿元,2008年6月突破4000亿元,基本按照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前进。从2009年11月5000亿元规模翻倍至今上万亿元,用时5年零8个月。
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和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完成的,取得这样成绩实属不易。这标志着东莞金融实力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市各项存款增加674.25亿元,比年初增长7.18%,各项贷款增加449.35亿元,比年初增长8.07%。全市金融仍保持着较快发展。
目前,东莞存款总量超过海南、西藏、青海、宁夏4个省(自治区),在全国所有非省会地级市中仅次于苏州、无锡、佛山,位列第四。
上述负责人表示,2014年,东莞的人均存款位列全国第6位,今年东莞存款总量超过万亿大关,说明东莞经济蓬勃发展,居民财富持续增长,东莞的城市居民在持续发展的经济大潮中获得良好的收入。
据统计,2014年,东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70.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6.3%。
存贷比提升至60%
东莞存款总量快速上升的同时,贷款余额也在快速增加。人行东莞市中心支行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东莞各项贷款余额6017.32亿元,存贷比例提升到了60%。
近年来,东莞的存贷比例稳步提高,从10年前的5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60%,银行机构对东莞的信贷投入不断加大,贷款增速明显加快。
市金融工作局认为,除了贷款以外,东莞金融业多渠道经营,通过理财产品、同业往来、直接融资等方式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截至2015年6月末,东莞的理财产品销售余额2332亿元,占存款的比例达到23.4%。本土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也逐步拓宽,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达32家,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企业达26家,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超220家。其中,全国股转系统挂牌企业总数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对话市金融工作局
融
资
能
力
金融业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南方日报:面对金融总量的壮大,东莞将如何充分利用?
市金融工作局:金融总量壮大和金融创新的开展,将有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东莞金融业发展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保持了信贷投放快速增长。2010年至2014年,全市平均每年新增银行贷款509.1亿元,年均增速达13%。在近年经济增长放缓、存款波动加大的形势下,银行贷款投放始终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有力地支持了东莞企业渡过难关,支持制造业健康发展,支持东莞经济转型升级。
东莞还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有效满足各类经济主体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从“十二五”至今,全市银行机构数量由“十一五”末期的22家发展至37家,增长68.2%。其中外资银行数量由3家增加至8家,村镇银行由1家增加至6家。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均在东莞设有分支,各地方性银行近年也加快了进驻东莞的步伐。
东莞还有证券期货类机构40家,保险类机构54家,小额贷款公司19家,融资担保公司41家,以及近200家各类创投基金和股权投资公司。东莞已经形成了层次丰富、种类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有效覆盖了各经济主体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金
融
创
新
积极搭建“科技金融”试点平台
南方日报:在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如何开展金融创新?
市金融工作局:我们坚持以创新激发经营活力,积极开发和推行低成本、广覆盖、易推广、风险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开辟新业务增长点的同时,为东莞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全国首批“科技金融”试点城市,东莞近年金融、科技、产业三链融合成果显著。2014年,东莞市向省政府申报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获得同意。省金融管理部门更对东莞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给予政策指导和倾斜,通过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给予37.5亿元资金支持,并推动东莞成功办理了全国首笔支小再贷款业务。
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莞台金融”、“科技金融”等金融试点平台的建设,率先在2家银行科技支行开展创新财政投入试点工作,发挥财政与社会资金、银行资金的联动作用,采用贴息、风险分担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目前,科技保险试点工作也在松山湖(生态园)高新区正式开展,对区内投保相关高新技术保险的科技企业进行补贴,分散企业创新风险。
小
微
企
业
加强民间资本的扶持力度
南方日报: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金融服务薄弱领域,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市金融工作局: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方面是发挥银行机构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推动商业银行设立中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专业的金融服务。目前,全市共有12家银行设立了中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占银行总数的34.3%。另一方面要发挥新兴金融业态的带动功能。我们着力推动东莞民间金融街建设招商,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组建设立民营银行、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加快组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更好地服务全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目前,在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东莞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得到了有效拓宽,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获得了一定的缓解。2015年6月末,全市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2813.7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79.93%。
■数读
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市各项存款增加674.25亿元,比年初增长7.18%,各项贷款增加449.35亿元,比年初增长8.07%。
截至7月末,东莞各项贷款余额6017.32亿元,存贷比例提升到了60%。
截至2015年6月末,东莞的理财产品销售余额2332亿元,占存款的比例达到23.4%。
■声音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
万亿元存款有喜也有忧
东莞存款突破一万亿元,首先是喜事。这一方面代表了东莞的经济实力,这些资金集纳起来能对东莞转型升级,特别是新项目、新产业的风险投资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起到拓展内需、拉动消费的作用。
东莞以制造业立市,过去是传统制造业,优势是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大订单式的批量制造。未来的制造业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先进的、高技术制造业。东莞如果能利用好这些资金,通过金融创新、技术管理和人才的创新,加快转型升级,这个存款肯定会继续上涨。
但是也要引起重视的是,如果东莞发展不重构新的产业链,吸引到创新型人才和高新产业项目,这笔庞大的资金可能流向上海、广州、深圳等创新能力更强的城市去了。这种财富减少对东莞制造业来说可能面临“失血”,对东莞本身发展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这是令人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