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将与北师大合作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落实《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试点”工作,3月1日上午,东莞市教育局和北京师范大学在北京签署“2019-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五年战略协议”,充分发挥北师大在教育质量监测领域的人才、科技优势和东莞的环境、资源、政策优势,全面提高东莞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兼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董奇,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兼社会科学处处长范立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刘坚,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梁凤鸣,东莞市教育局调研员黄健勇,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健等出席了签约活动。
董奇对梁凤鸣带队来北师大交流表示了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北师大在教育科技领域的研究情况,充分肯定了东莞近年来在教育质量监测领域的成绩。他希望未来双方能充分发挥北师大的教育质量监测和科研优势,在构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管办评体系建立、未来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深化合作内容和模式,共同推进东莞教育上新台阶。
刘坚对本次合作表达了热切的期冀,他表示合作项目将结合东莞市教育实际,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评价与分析,构建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完善质量评价方式和工具,促进东莞区域教育优质健康发展。
梁凤鸣对北京师范大学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并从城市发展、基础教育、高校合作等多方面介绍了东莞教育概况。她指出,该合作项目规格高、影响深远,对我市不断创新和完善基础教育综合评价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她强调,未来东莞市教育局将与北师大深化合作内容,借力北师大专家的智慧和力量,为东莞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打造东莞慧教育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而努力。
会上,双方就东莞基础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质量监测和提升、教师发展培养、未来学校建设、政府合作办学、粤港澳大湾区大学规划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董奇说,东莞教育特点突出,建议东莞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结合东莞教育特点,用创新的思想开创东莞教育的独有模式和经验,为中国教育提供先进的经验和模式。
■五年战略合作介绍
据了解,五年战略合作的内容包括:定期开展教育质量健康体检;建立融合监测结果的区域和学校评价体系;建立东莞市教育质量数据图谱;发布东莞市教育质量报告;开展基于数据的教育质量测评反馈和教育教学改进指导工作;建立稳定、专业、可持续的教育质量测评工作。
五年战略合作的监测对象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校长、教师及家长。监测科目则分为小学、初中2个阶段,其中小学阶段包括语文、数学、科学以及相关因素,初中阶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人文以及相关因素。监测频次为2年一轮。
■东莞市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自2015年国家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我市共231所学校、8117名学生、3887名教师参与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测试。
2016年,《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试点”作为“慧教育”改革试点工作之一。
2016年,我市确定虎门监测区、万江监测区、大朗监测区、中心监测区(莞城+直属初中学校组合)、东北监测区(东坑镇+谢岗镇+企石镇组合)五个监测区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合作开展为期三年一轮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2017年,东莞市成功申请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质量重点监测地区。
2017年,东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同意将东莞市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内设科室“教育评估科”更名为“教育评估监测室”,科室任务增设教育质量监测职责。
2018年,东莞市申请成为首批国家教育质量监测应用试验区。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用科学的方法技术获取数据信息,客观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及变化情况,深入分析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为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纠正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推动义务教育质量和学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全媒体记者 王芳 覃志杰/文
图片来源:东莞慧教育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