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少年刘奕鸣和他的“巴范”梦想

15.05.2021  06:30

走进大岭山图书馆3楼2号展厅,手绘的城市轨道交通图、各色各样的手绘巴士图、逼真的巴士模型、废弃材料制作的城市建筑模型……这是刘鸣的“巴范”世界(寓意巴士先行示范城市)。

▲刘奕鸣

刘奕鸣生于2007年,今年14岁,他两岁起开始迷上公交,3岁开始尝试画公交车,6岁开始尝试画透视、背景,八岁开始制作公交纸模型,十一岁注册百度百科账号“粤西水鱼号”,现已编辑了近5000个关于交通、地理的百科词条,在父母的支持下,目前他已经手绘3000多幅公交车图,制作1000多个公交纸模型。刘奕鸣有一个“巴范”世界梦想,那里有发达的交通和城市建筑,也有友善的人们,在这里传播阳光,分享快乐。

▲5月6日,刘奕鸣“巴范”世界个人展在大岭山图书馆展出。图为刘奕鸣制作的火车轨道模型

从小痴迷公交车 用画笔表达梦想

刘奕鸣父亲刘万军回忆,在刘奕鸣两岁左右的时候,他带刘奕鸣乘坐公交车时,孩子在车上一动不动地听喇叭声,寻找声音从哪里来,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

当时从孩子的眼睛里,能看到一种渴望,他观察时那种认真的眼神,触动了我。”刘万军说。

每次坐公交车,刘奕鸣都看站牌,三四岁的时候就记住了当地很多公交线路,通过公交车认识了很多字,之后还从公交地铁报站上学会了很多语言,在刘奕鸣大概三岁的时候,他开始拿着画笔在纸上尝试着画公交车。

刘万军说,看到孩子对公交车的兴趣,他干脆就让刘奕鸣在家中的墙上,地板上画,并给他买了很多彩色画笔,没想到就从此而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孩子其实是用画笔表达自己的世界,一有空,我就带他坐公交车,看外面的世界,刘奕鸣后来的梦想‘巴范’世界和当时坐着公交观察有着直接的关系。”刘万军说。

不懂就学,从书本、网上学习绘画色彩、知识等,靠着浓厚的兴趣,从小每天画,自学成才。刘奕鸣的绘画也越来成熟,一辆辆公交车跃然纸上。

2015年11月20日,刘奕鸣制作了第一辆公交车纸模型“黄肥”。

十多年来,刘奕鸣绘画了与公交相关的作品3000多幅,制作公交车纸模型1000多个,编辑修改与交通、地理相关的百度百科词条近5000条。

▲刘奕鸣制作的巴士模型

内心有一个“巴范”世界

在大岭山展览馆,记者看到一幅幅精美的手绘巴士图、各式各样的巴士模型,在用废弃材料制作的“巴范”世界模型中,有大厦、商场、铁路、地铁、医院、法院、警局等各种设施,非常引人注目。

我从小听了妈妈讲的《三只小猪》和《丑小鸭》的故事,在我的想象里,那里青山绿水,美丽十足,最初的原住民也是三只可爱的小猪和一群活泼的蓝绿色鸭子,他们陪伴我,围绕着他们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这是刘奕鸣最初的“巴范”世界。

后来,随着刘奕鸣对公共交通的深度热爱,公共交通进入了“巴范”世界,他为“巴范”规划了很多的城市、辖区、道路和高楼大厦,更是有着非常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并形成了独有的“巴范”居民公约和准则。

“‘巴范’是我内心的一个王国,到现在为止,它已经陪伴我走了九年时光,有了近80个‘下辖城市’,它承载了我的喜怒哀乐,是我内心世界的晴雨表,敞开大门,带大家走进我的世界,希望大家能够重新认识那个有血有肉、专注、真诚的我。” 刘奕鸣说。

刘奕鸣还被宇通客车公司聘为“新产品体验官”。仅2019年,他分别在郑州宇通客车公司、厚街鳌台书院举办了自己的手绘公交车作品展,此次又在大岭山图书馆举办个人展。

▲刘奕鸣“巴范”世界个人展吸引了粉丝来观展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尊重

看着刘奕鸣取得的成绩,让人想不到的,他是一名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常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外界沟通,社交技巧相对笨拙,但是在某一领域有超常的能力。

四年前,父母发现,别人在上课,刘奕鸣在画画,总是在课堂上坐不住,是人们眼中的“问题少年”,但是刘奕鸣成绩一直很好。

谈起刘奕鸣的成长,刘万军表示,老天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刘奕鸣从小对绘画和音乐比较敏感,尤其是对公交车着迷,刘万军就一直支持刘奕鸣画画,制作公交车的模型。

通过一门兴趣和爱好,孩子打开了自己对学习和探索的这扇大门,这个非常重要,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陪伴,也就是陪着孩子一起,然后跟着孩子的成长一起成长。”刘万军说,“巴范”世界在他心中立了项,他尽自己的全力来实现刘奕鸣的梦想。

为了能让刘奕鸣受到更好的教育,刘万军一家在2019年7月从郑州搬迁来了东莞。“公交车承载了我所有的喜怒哀乐,每次我接触它们的时候,所有的烦恼就忘了,‘巴范’世界有着高科技,有着高楼大厦,也有着人们之间相互的帮助,大家都很快乐。”从刘奕鸣的话语中,可以听出“巴范”世界是包容的,尊重每个人的梦想。

未来,刘奕鸣还将继续他的梦想。

【相关链接】

刘奕鸣“巴范”梦想展览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2021年6月18日

展览地点:大岭山图书馆三楼2号展厅

文字:范德全

摄影:陈帆 视频:陈帆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