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工业机器人力争2020年产值达到700亿元

10.06.2015  15:20

制图/杨智宏

东莞时间网讯 昨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部署近期安全生产工作,审议通过《东莞市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实施办法》、《东莞市科研用地资格认定评估操作规程》、《东莞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进一步推进就业服务工作若干政策措施均等化、开办中职教育台湾课程班等议题。

会议还通报了我市近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袁宝成强调,接连发生的事故为安全生产敲响警钟,各级各部门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对辖区内工矿企业、建筑工地等重点隐患进行排查,做到全覆盖、严执法、重实效,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平稳有序。

重点议题

关键词1:

工业机器人

力争2020年产值达到700亿元

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打造成珠三角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智能制造示范城市。

袁宝成充分肯定了我市“机器换人”工作。他表示,“工业机器人”是智能装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自动化、智能化角度审视东莞的智能装备产业。

袁宝成强调,要创新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力度招商引才,引进和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将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

将研究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根据《规划》,东莞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3大装备、1类车间、1个网络”,构建“一核一环、组团发展、拓展融合”的产业空间布局,重点任务是抓好加速推进“机器换人”、开展智能制造示范试点、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一核”即打造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核心区;“一环”即形成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带;“组团”即构建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供需组团;“拓展融合”即培育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拓展区。

为此,《规划》提出,我市将研究设立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建立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推广补助机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目标一览表

时间目标具体行动到2016年力争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争取工业机器人产业实现年均30%增速。引进和培育3-5家产值10亿元以上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精、特、新’,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到2020年力争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  700亿元,部分关键零部件研发水平和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制造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打造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和9-10个智能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到2025年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总体研发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将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

关键词2:

创新驱动

科技金融结合将享全方位政策红利

会议审议通过“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科技服务业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企业研发投入”等4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配套政策,进一步优化创新政策环境。

在促进科技金融发展方面,东莞将给予全方位的政策红利,包括信贷风险补偿与奖励、贷款贴息补助、科技保险补贴等,基本涵盖了当前科技金融结合的主要领域。

科技服务业发展方面,从科技服务机构开展各类科技活动,提供各种专业化、重点化、特色化建设的科技服务和对优秀的科技服务机构进行奖励两个方面给予支持。

在新型研发机构方面,针对不同发展环节的需求,在认定管理、建设运营、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考核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促进企业研发投入方面,对企业研发投入给予财政补助,通过发放和兑换科技创新券的方式,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袁宝成表示,有必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加强政策的稳定性,做好政策的宣传工作,加大财政方面投入,给予重点项目和创新人才奖励。此外,  要做好统计方面的工作。

将发行科技创新券促企业研发

据悉,为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东莞将发行科技创新券。该券适用于企业向高校、科研院校、科技服务机构购买科技服务、科技成果以及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相关科技创新支出,具体包括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等。以无偿资助的方式,每年度兑现一次,由企业于项目实施结束后提出兑现申请。

科技创新券面额为1万元,编号唯一,不得转让、买卖,不得重复使用,有效期为一年,逾期不可兑现。对科技创新券实际使用率不超过60%的企业,下年度科技创新券的核定申请额度将按比例降低。

其他议题

非莞籍务工人员可享受本市就业补贴

会议同意进一步推进就业服务工作若干政策措施均等化,将职业介绍补贴、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等三项政策措施由户籍务工人员扩大至在莞工作的非户籍务工人员,营造良好的就业招用工环境。

会议明确,对服务机构给予补贴的服务对象从户籍劳动力扩大至不限户籍的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新成长劳动力等人员。补贴标准从每人200元提高到每人400元。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我市人力资源部门认定的见习岗位,实施就业见习补贴,由户籍学生扩大至不限户籍学生,高校毕业生见习期生活津贴标准为35元/天,补贴期限为2-3个月。对我市就业失业监测点给予监测补贴,按每个监测点每年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新政策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

5所公办中职学校将开设台湾课程班

会议审议通过在东莞中职学校开办中职教育台湾课程班的请示。该项合作将于2015年9月开始,连续三年,面向参加本市高考、志愿报读、在市中招平台上被择优录取的本市应届初中毕业生招生。

此项工作涉及5所公办中职学校,8个专业,每个专业50人,每年招录400人。合作办学学生将在第三学期根据教学需要到台湾接受2-5个月短期培训,培训结束后全部返回东莞。

台湾课程班参与学校及专业

东莞理工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

市经济贸易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金融事务专业市商业学校计算机动漫和游戏制作专业市电子科技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市电子商贸学校电子商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