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已有24个新型研发机构 走向“二次腾飞”

26.06.2015  11:27

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肖铮勇(右)为万江工作站揭牌。 (资料图片)

■编者按

目前,东莞已经和国内著名的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24个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营机制到底如何?存在哪些障碍因素?这些阻碍应该如何破除?记者采访相关新型研发机构负责人、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敬请读者垂注。

对“世界工厂”东莞来说,创新基础薄弱、创新人才匮乏之类“短板”由来已久。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此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与广州、深圳相比,东莞高校科研院所不多、科研基础条件薄弱、创新型人才缺乏,特别是随着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对核心先进技术的旺盛需求与科技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面对上述问题,东莞主政者给出的答案,是积极吸引国内相关高校院所来莞合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进而吸引相关人才,增创东莞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在此过程中,新型研发机构也实现从技术输出到项目孵化的二次腾飞。

据东莞市科技局统计,截至2014年,新型研发机构不仅为2万多家企业提供了产品研发、设计、检测等服务,联合企业承担了160多项科技计划项目,并成功孵化出140多家高科技企业。这些研发机构为东莞引进高端科研人才、增强创新实力和推动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他们还面临资金使用、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等瓶颈问题。

1、从技术“输血”到创新“造血”

新型研发机构不仅要为东莞的传统制造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技术、人才及创新支撑与服务,还要加大对孵化出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支持,打造更多属于东莞的明星企业。

作为东莞首批引进的、基于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研发平台,成立于2007年的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研院”),算得上是东莞众多新型研发平台的翘楚。入莞8年来,电研院已持股孵化的高科技企业就有26家。

在电研院院长陈雷霆看来,新型研发机构正面临着二次腾飞过程。

陈雷霆以电研院的发展为例说,电研院在东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蜕变。其中2007年至2009年经历的是三年建设期,主要是完成研究院主体建筑、设施建设及团队人员的组建。2010年之后,电研院的发展进入服务发展阶段,主要是探索通过创新加大对东莞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的转型创新与技术服务,这一阶段也是大多新型研发机构所经历的探索期。而从现在到今后一段时间,电研院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尽快进入腾飞期,也就是不仅要为东莞的传统制造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技术、人才及创新支撑与服务,还要加大对孵化出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支持,打造更多属于东莞的明星企业。

不仅是电研院,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简称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也正在实现从科技服务的技术输血到项目孵化的创新造血过程。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冯发进告诉记者,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成立之初,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主导产业聚集为方向,努力实现将中心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云计算产业育成生态系统的目标,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且得到了广泛实际应用。但随着国家“互联网+”的产业政策要求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投入资金、人才研发自己的创新产品,快速向“产业孵化”的创新创业平台转型,积极开展二次创业。

冯发进说,2014年,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成立中科云富产业基金等基金项目,资金规模达7亿元。同年,成立中科云智国家级孵化器,现已孵化企业55家,已毕业的孵化企业达到17家。

南航将执行广州至泰国曼谷廊曼航线
中新网广州4月6日电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6日宣布,广东大洋网
30日下午广州出港机票搜索量瞬间涨4倍
大洋网讯 11月30日广州市番禺区、荔湾区、白云区广东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