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体育局:建设体育强市 打造全民运动之城
■东莞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慧红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东莞时间网讯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也步入一个黄金时代,这对我国体育事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工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新时代广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为东莞新时代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日,东莞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慧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体育工作是关乎人的身心健康的工作,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我市的体育工作,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要求,结合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建设体育强市,打造全民运动之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力量。
黄慧红指出,建设体育强市,打造全民运动之城是响应新时代的号召,丰富城市内涵,展示城市形象的必由之路。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市体育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体育,坚持人民的体育人民办,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努力从体育大市向体育强市迈进,奋力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群众体育
努力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东莞群众体育氛围浓厚,体育赛事丰富,市、镇、村主办的篮球联赛、足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体育赛事几乎贯穿全年,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高涨。”黄慧红告诉记者,市体育局围绕群众便利健身、科学健身、文明健身,重点解决群众到哪儿健身和如何科学健身的问题,不断完善以“六个群众身边”为主体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在解决群众到哪儿健身的问题上,市体育局今年继续做好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计划新建70个足球场、新建100条健身路径、升级改造40个篮球场,市体彩公益金投入1600多万元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同时,配合城市品质提升计划,市体育中心升级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室外15片篮球场、8片网球场升级改造圆满完成,已向市民开放。市体育场改造正在动工,体育馆、游泳馆室外配套工程的前期准备工程正有序推进。
在解决群众如何科学健身的问题上,市体育局推出“万人公益培训”计划。以市滨江体育公园管理所的千人公益培训活动为引领,全市各镇街的公益培训被充分激活。仅这个暑期,滨江体育公园设置的17个培训课程就提供了2600多个培训名额。全市还共设置了38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站点,开展了36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为全市新培养50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市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年内还将举办6场推广科学健身的公益讲座。此外,将为群众提供4000人次体质测定并开出运动处方。
在解决群众到哪儿健身和如何科学健身两个问题的同时,东莞大力开展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今年更创新举办首届市民运动会。
黄慧红表示,为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经过逾半年的筹划,市体育局创新举办的东莞市首届市民运动会已于今年国际奥林匹克日(6月23日)开幕,通过设置市民广泛喜爱的、参与度高的竞赛项目,进一步激发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尤其是让青少年从小就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争取让每一位青少年都熟练掌握1至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从而不断扩大全民健身覆盖面。
竞技体育
创新理念 科学训练 狠抓落实
作为全国著名的篮球城市,以及游泳之乡、举重之乡、龙狮运动之乡,东莞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运动员,“运动之城”享誉全国。去年,东莞健儿在国际赛事、全运会等各大赛事中摘金夺银,为东莞赢得了荣誉。
“东莞竞技体育要强,意味着我们的优势项目要在全世界、全国、全省的比赛中披金戴银,为中国、为东莞争光。”黄慧红表示,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体育局创新理念,科学训练,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全市竞技体育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一方面,我市围绕省运会目标,积极调整项目布局,完善市体校、市游泳中心配备,强化各业训基地建设,奠定了雄厚的业训基础。另一方面,我市体育和教育部门深度融合,共同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共同备战省运会。按照省运会项目设置,共办年度青少年体育比赛。
同时,在田径、游泳、武术套路、篮球和足球等项目的后备人才选拔上效果明显,积累了丰富的备战经验。在东莞重点业训项目上,通过发展和完善学校网点的梯队建设,建立体系完善的业训锦标赛机制,储备了大量的优秀苗子。更为重要的是,我市参加省青少年锦标赛的成绩连年提升,去年游泳项目力压广州,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18年肇庆省运会将于8月8日正式开幕,东莞也相继召开了省运会动员大会和东莞代表团成立大会,为东莞体育健儿加油鼓劲。本届省运会,我市将派出1100多人的体育代表团参赛,力求为东莞再立新功,为东莞人民再添荣誉。
体育产业
积极搭建社会各界参与体育产业平台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体育工作方面,归根结底就是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不断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东莞不仅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拥有雄厚的基础,体育产业也发展蓬勃。本届俄罗斯世界杯的官方授权纪念品不少都在东莞生产。另外,东莞的体育运动装备、体育表演业在全国都有较高知名度。”黄慧红表示,东莞体育产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做到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市体育部门接下来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
针对体育产业,去年我市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我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相对完善、门类比较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2%左右等目标。
黄慧红表示,今年将积极搭建社会各界参与体育产业的平台,在时机成熟时,推动东莞体育产业协会成立,积极组织本土体育企业交流互动,构建东莞体育发展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对话
办好首届市民运动会 打造群众身边全民赛事范本
记者:东莞市首届市民运动会设有哪些项目,在奖项设置上有什么考量?
黄慧红:首届市民运动会将设有足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门球、台球、毽球、棋类、航空模型、航海模型、体育舞蹈、桥牌、武术、轮滑、跑步、徒步、游泳、健身气功、太极拳、广场舞、棒垒球、滑冰等20多项。
为了让市民在比赛中更有获得感,我们在奖项设置上花了不少心思。本次赛事不设金牌榜,将以运动会纪念奖杯和证书作为奖励,让体育爱好者们在追求成绩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
记者:举办首届市民运动会,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黄慧红:举办首届市民运动会是东莞大力发展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载体。一方面,希望市民通过参与比赛,提高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市民运动会这一平台,实现政府、各体育协会、乃至社会各行各业的全面融合,打造一个更加优质的东莞体育新品牌。这是一个开放的运动会,我们相信,今后将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市民运动会的大家庭,希望市民运动会每年都能举办,从年初一直持续到年末,争取实现天天有比赛、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擂台、年年有突破、四年上全运。(记者 陈沛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