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委副书记挂帅长安新区 园区统筹再迎新机遇

16.02.2017  17:38

东莞市委副书记张科兼任长安新区党工委书记,长安镇委书记何绍田不再担任长安新区党工委书记。连日来,东莞这则最新人事任命引发极大关注。

此前,包括长安镇和长安新区在内的多个镇街园区,都经历过主官由不同人担任到同一人兼任的调整。

在观察人士看来,这一任命的背后,是东莞创新园区发展管理体制、加强园区与相邻镇街统筹力度、谱写园区统筹大文章的战略布局。从此,长安新区将从依托长安镇的发展模式中剥离出来,以更高的格局辐射和引领周边镇街发展。

至此,长安新区、水乡 经济 区以及松山湖(生态园)三个重要园区,均由副厅级干部挂帅,从主官行政级别上看,和东莞其他镇街形成级差。

园区统筹管理体制改革下好先行棋

统计显示,2015年底,东莞全市6个园区,以约占全市30%的土地、21%的人口,创造了约21%的经济总量和12%的税收。而在千里之外的苏州市,1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以约占全市32%的面积,却创造了全市72%的经济总量、78%的工业总产值、65%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进出口总额、61%的 投资 。这组数据说明,东莞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园区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此前开放型经济大调研相关报告所提出的情况,目前除松山湖高新区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东莞港口发展逐步迈入良性轨道外,长安新区、生态园、水乡经济区、银瓶创新区等园区统筹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或者规划建设阶段。

“当前制约园区统筹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在谈及东莞园区发展所面临的局面时,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曾公开表示,接下来东莞要围绕打造松山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强核带动、东西两翼齐飞、园镇(街道)联动发展的协同发展格局,推进园区统筹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向园区下放市级审批权限,提升园区的资源整合、科技创新、聚集产业、统筹协同能力,推动园区和周边区域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园区开发模式,使园区成为支撑东莞未来经济发展、带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劲引擎。

而选派更高行政级别的干部挂帅重点园区,实行分片管理,推进区域联动发展,便是实现这一思路的先行棋。

松山湖“1+6”联动发展迈出第一步

事实上,早在此次长安新区主要领导任命之前,松山湖(生态园)已经先行一步。新任东莞市委常委的殷焕明继续挂帅松山湖(生态园),并在东莞市委支持园区超常规发展42条等政策的指引下,开始加快联动周边6个镇统筹发展。

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未来一年的重点工作明确提出,2017年将大力推进园区与寮步、大朗、大岭山、茶山、石龙、石排等6镇联动协同发展,增强园区品牌输出和辐射带动能力,迅速打造协同发展先行区和引爆点,且首批合作试点项目建设有望在年内落地。

一名来自上述相关镇的领导干部向记者透露,目前周边6个镇与松山湖(生态园)的联系日益密切,不仅在项目招商、土地规划等领域继续深化联动发展合作,而且在创新创业、科技创新、文化民生等领域也逐步建立起常态化的联系。

除了松山湖园区,水乡经济区的统筹发展也令人关注。

据一名扎根水乡多年的基层镇街干部介绍,此前,关于水乡经济区下一步统筹发展的重点及模式,曾有多种方案的讨论,但最终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松山湖(生态园)般敲定。究其原因,镇街主导、分散发展的格局是重要制约因素。

比如,水乡新城开发由东实公司主导,水乡管委会对东实公司没有管理权,水乡新城所涉三镇由于未能参与开发收益分配造成积极性不高,造成开发方案、规划方案难确定,新城建设进度明显慢于预期。

从“一镇+园区”到“园区+多镇”

和水乡经济区相比,长安新区面临的却是另一道截然不同的考题。

作为尚处于大规模开发前夜的处女地,长安新区在2012年获得国家海洋渔业局(现“国家海洋局”)批复同意,标志着规划使用的12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有了“出生证”,为新区借海发展扫除了一大障碍。可此后,长安新区的开发进展未有突破性进展。

为加快长安新区统筹发展,2014年底,东莞市对长安镇和长安新区党政主要领导岗位进行调整。调整后,长安镇委书记何绍田兼任长安新区党工委书记,长安镇与长安新区的政府部门正式合署办公,这被视为东莞在统筹长安新区及周边发展所进行的首次尝试。

当时在外界看来,长安作为东莞的大镇,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会带动加快长安新区的发展。同时也会把长安镇的需求与长安新区的发展相结合,使得长安新区的产业发展有了具体的依托。

这一次,张科兼任长安新区党工委书记,何绍田不再担任长安新区党工委书记,则是东莞对园区统筹思路的进一步完善:从“一镇+园区”到“园区+多镇”,进一步强化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有知情人士指出,通过此次调整,长安新区园区统筹的思路今后很可能将以新区为核心,通过创新管理体制统筹带动长安等周边更大范围区域的联动发展。而且一旦该园区统筹思路在实践中被印证确实可行,不排除包括东莞港(虎门港)在内的其他园区也将因地制宜启动相应的统筹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