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东莞市市长黎桂康:深切悼念辉叔

04.01.2016  11:19

■王锦辉夫妇和江西信丰县立新小学学生合影。(资料图 郑家雄 摄)

前几天,王国强好友怀着悲哀的心情沉痛地告诉我,父亲辉叔走了。我突感愕然,随即潸然泪下,虽然辉叔已享受颐养天年,但从此永别,我深感悲痛。

(一)

我认识辉叔将近40年了,感情颇深,他的音容笑貌在我脑海中不断萦回,挥之不去。上世纪80年代,祖国内地已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我第一次认识辉叔,是他带着几个东莞乡亲跨过罗湖桥,坐着面包车,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东莞市政府,我当时是市委秘书长,陪着市委李近维书记接待了辉叔一行。辉叔的全名是王锦辉,称呼辉叔是东莞人的家乡情结和对他的尊敬。初见辉叔,一个近60岁的老人,中等身材,衣履整齐,精神饱满。在交谈中他非常坦诚地说:家乡久违了,现在内地改革开放,我们作为东莞的香港人能够为家乡做些什么事呢?辉叔如此热心我们深受感动。我们向辉叔一行详细地介绍了东莞的人文风貌和东莞的 经济 建设、社会发展的情况,辉叔听后感到非常兴奋,他怀着一颗拳拳的赤子心表示要为祖国、为家乡服务和尽力。

此后,辉叔频频到祖国内地和家乡做好事做实事,重点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宣传内地的 投资 环境,拉动了一大批香港商人,回内地投资设厂,形成了香港与东莞前店后厂的“三来一补”、“三资企业”的合作模式,使东莞的港资企业发展到一万多家,促进了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发展;二是热心公益事业,特别是在教育和医疗方面,不遗余力支持内地的教育和医疗的发展,他荣获首届“南粤慈善之星”和东莞市首届“十大慈善人物”等殊荣,他的事迹家喻户晓,被称为“史上最牛助学老人”。

(二)

香港是财富高度集中的地方,富商云集,辉叔并不是十分富有,尤其是创业初期白手起家,困难重重,他创造了金城营造公司,承接一些地下管道的建筑工程,收入微薄,正如辉叔所说,每分钱都是靠“碎粒粒石仔”辛苦挣来的。辉叔勤劳俭朴,诚实守信,得到同行和客户的支持,公司业务有一定发展。80年代中期,其儿子王国强先生从国外留学回来,子承父业,参与经营金城营造,打造集团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公司定了新规定,每年所赚的利润,拿出一定的百分数做公益事业,王国强先生鼓励辉叔多腾出时间做公益善事,为国家出力,服务祖国。

90年代初期,辉叔已向内地贫困地区捐赠了20多间希望小学,那时他告诉我,在他有生之年要捐赠学校超过100间,我听后肃然起敬,问辉叔为什么如此热心,他说,教育可以改变国家和个人的命运,他回忆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生在东莞石排镇,耳闻目睹国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他在贫困动荡中挣扎求生存。国家好才有自己好,如今自己有能力,就要帮助内地贫困地区的子弟有校读书、有药医病,自己赚了钱就要回馈社会,辉叔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深厚的情怀,他说到做到,义无反顾,身体力行,走遍祖国山山水水,探访农村千家万户。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中,捐建了120多所中学和小学,在香港捐赠了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在他家里有一幅中国地图,他在有捐赠学校的地方插上一面小红旗,他用意不是标榜和炫耀自己,是体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是要鼓励自己不断推进捐助学校,在相对贫困的地方有更多的少年儿童有书读,同时已捐赠的学校,他事必躬亲,都要到现场检查施工进度和质量,并与学校师生座谈,勉励他们要努力读书,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辉叔不仅个人做好事善事,还带动大家一起去做,他当东莞同乡总会主席期间,就组织一批批乡贤和热心人士回内地考察,自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率先垂范。曾经有过一件很有趣的故事,在众多乡亲中,辉叔很有名气,他不是最有钱,但是最热心,有个别人瞧不起他,对辉叔说:你捐一些钱算什么,我和你各捐10亿元怎么样,愿不愿意,辉叔愣了一下,要拿10亿元真是不容易,辉叔心平气静地对他说,我的确比不上你有钱,但各尽所能,尽心尽力就可以了,如果要捐,可不可以各人拿出一半身家捐出来呢?那人想用10亿元吓唬辉叔,辉叔真诚地用一半身家回应他,那人感到非常尴尬,其后表示心悦诚服。

东莞原来是一个县级市,80年代初期,东莞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人才非常缺乏,辉叔和陈瑞球、王仲铭、王华生、方润华、杜发、张念平等一批乡贤回到东莞建言献策,建议筹建东莞理工学院,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他们的建议得到市政府的充分肯定,马上组织筹建,由于资金缺乏,他们自发慷慨解囊,全力支持推动,东莞理工学院很快办起来,而且越办越好,培养了大批大专、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的学生,为国家为东莞输送了人才。

辉叔捐助学校和医院成了毕生的追求,在东莞到处可见,辉叔为东莞石龙高级中学捐资建一座大楼,并叫我为其冠名,我不好推辞,写上了“王锦辉教学大楼”几个字,如今,走进石龙中学的校园内,“王锦辉教学大楼”金色大字依然熠熠生辉。

在他的家乡石排镇,有他捐赠的医院、石排王锦辉学校、石排王锦辉社区服务中心等,这些都倾注了他的心血。10多年前东莞人民医院有一位医生在闲谈中跟辉叔说,现在有很多骨骼关节的病人来治病,我们科需要补充一些医疗器材,辉叔马上答应帮助解决,辉叔真正做到有需要的不管大小事情都会尽力去做。

辉叔心连香港,情系祖国,内地有什么天灾、水灾、地震,他都毫不吝啬地做出慈善义举。

(三)

辉叔捐资助学医疗慈善大手笔,但他的日常生活非常俭朴,我没有见过他追求名牌时装、豪华轿车、大款金表,没有一掷千金,随意挥霍。他不抽烟,不赌博,没有不良嗜好。日常生活恬然自足,我还见过他坐地铁回公司上班,他甚至到内地捐赠助学,也不用司机,亲自开车,有一次他自己开车和太太一起到汕头,来回十几个小时,我对辉叔说,你已是70多岁高龄,这样长途驾驶太劳累了,他风趣地说,不要紧,开车困倦的时候,太太在旁边送我一杯水,喝完马上又精神了。

他言传身教,勤俭持家,子女,孙、媳以辉叔为榜样,完全没有“富二代”的影子,他们不用父辈钱财,还鼓励辉叔把钱捐出去,他们靠自己勤奋读书,凭真本事创业,一家四代同堂,个个品学兼优,事业有成,上和下睦其乐融融。

辉叔对朋友、对乡亲热情好客,诚意对人,但也非常俭朴,不随意花费。有几次,我和东莞的同事探辉叔,辉叔不会带我们到高级酒店,而去自己经营的“金陶轩”餐厅就餐,他拿了家里珍藏的好酒,点几个地道的菜色,侃侃而谈,举杯畅饮,场面高兴而朴实,等到席尽人散之后,他会把餐桌剩下的饭菜一点不留,全部打包带回家中,下餐再吃,他的节俭行为,不亚于香港的一个普通市民。

辉叔的人品甚佳,他和蔼可亲,是一个十分慈祥的长者,他从不对人动怒,不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虽然他获得很多殊荣,却非常谦虚谨慎,从不夸耀自己。他安于本分从不争名争利,他当东莞同乡总会主席的时候,夙兴夜寐、尽职尽责,并每年从自己手中拿上千万元资助同乡会作会务经费,到换届的时候,主动让贤,功成身退。他豁达大度,从来没有伸手要什么勋章、星章,他对东莞市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也从未伸手要土地,要项目用来图利。他光明磊落,大气大度,严于律己,宽于对人,对同事、对下属、对朋友和睦相处,乐于助人,深得大家的爱戴和敬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辉叔是东莞香港同胞的一个优秀代表,他大爱无疆的情怀镌刻了一座令人敬仰的丰碑。他爱国、爱港、爱乡,他的名字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捐资助学留青史,慈惠高风在人间”,这是我写的一副挽联,为辉叔送行,愿辉叔一路好走。

2016年1月4日

(本文作者是原东莞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