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志愿者周末学堂 为志愿服务播下常态化种子

30.11.2015  20:20

东莞市志愿者周末学堂于2011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在全市巡回举办160多期,每周周末不仅针对基层志愿者骨干、共青团干部和普通志愿者培训,还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开课,同时对全市村、社区志愿服务站站长进行轮训,借此拓宽基层志愿者和广大市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渠道,宣传志愿理念,倡导志愿时尚;同时,依托专家学者和资深志愿者骨干,对志愿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志愿者解决困难、提高能力,并以此带动各基层健全志愿者日常培训机制,让志愿服务在基层扎根,主要开展培训版块有:志愿者骨干(领袖)培训班、讲师成长营、社志互动沙龙、基层志愿者培训。

■志愿者们在模拟为“伤病人员”进行简单处理。(资料图片)

■志愿者在火车站为乘客提供指引服务。(资料图片)

每一位听众,受用!

目前,东莞全市志愿者累计人数已达79万,志愿者使用多、培训少,造成了志愿者对组织的认同感普遍不高。为此,根据不同区域志愿服务发展的具体情况,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志愿者开展专题培训。其中,针对志愿者基本理念的课程,如:“志愿者的自我认知”、“志愿服务对象 心理 ”、“志愿服务的深化与发展”、“亲子义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特殊群体的服务技巧”等;针对个人素质与培养而开展的“志愿者心理调适”、“人际交往与服务礼仪”、“如何做好志愿工作、处理工作与志愿事业矛盾”;团队组织与管理的“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志愿者激励与管理”和“如何做好志愿者团队培训”;针对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与管理的“如何策划话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和“志愿服务特色项目的策划、实施与团队管理”。

同时,我们为志愿者和市民群众“量身打造”了一支资质过硬的导师团队,除了聘请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的谭建光教授、广州志愿者学院阮楚山副部长等专业导师外,我们还在基层一线志愿者中选拔出培训导师,这当中包括有着丰富党团工作经验的志愿者骨干张俊华、姚凯明,资深志愿者骨干罗勇强、熊国柱、李勇战、邹少荣、叶晓钢和叶沃均,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叶纯,以及文化骨干曾里列,还有奥运志愿者和亚运志愿者杰出代表柳卓君和刘坚冰等,他们在课堂内外言传身教,为志愿者提供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而为了让志愿者和市民群众做好作息时间安排,争取时间参加周末学堂、了解志愿服务,我们会在周末学堂举办前的一个月将培训的时间、地点、培训主题、培训导师及报名方式等信息通过东莞志愿者网、东莞青少年网、志愿东莞公众微信号和各级志愿者Q群公布。

每一场课堂,精彩!

培训内容是否实用,培训形式是否生动有趣,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对志愿者周末学堂能否成功举办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面对具有“多动症”的志愿者,我们借鉴了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香港的志愿者培训模式,以互动体验为主要培训方式,通过志愿者亲身经历,了解服务背后的意义,掌握志愿服务技巧,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结合3月份植树节,我们组织周末学堂全体学员统一乘车前往松山湖参加青少年幸福林植树活动。午后的松湖花海人头涌涌,志愿者旗迎风飘扬。各个领队先是围着园区的讲解员,用心地学习植树的正确步骤和技巧。下午三点,植树活动在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中拉开了序幕,大家拿起锄头、铁锹,迅速投入到辛勤的劳动之中,两三人一组,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扶苗、填土、踩实、浇水,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随着手上的土混成泥、额前的汗密成滴,大家忙碌的身影给周末学堂烙下了充实的印记。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原本空旷的滨湖路段增添了1000多株绿苗。活动中志愿者学员种植的树苗树种丰富,包括美国梅花、宫粉紫荆、黄花风林木等,来年将绽放出各色娇艳的花朵,汇筑成一片“幸福林”。

每一个基层,出色!

160多期的志愿者周末学堂,是宣传志愿服务、培训志愿者的一个崭新尝试,32个镇街和部分志愿服务总队承担了这一重责,通过独立承办,在承办培训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形成制度、加强监管,从而达到强化自我策划能力、提升自我发展水平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发展出一批志愿者骨干,承担志愿者团队中协调管理的重责,壮大志愿者队伍,推动志愿者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在东城,志愿者踏上了“四三二”阶梯。东城志愿者根据服务时数,可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即初级为准志愿者(已报名登记未正式注册),中级为1-5星志愿者,高级为5星以上志愿者,每阶段设计不同培训课程。其中,初级志愿者要通过“四个一”,即要参加一次新注册志愿者培训、参加一次中心办公室值班、参加一次志愿者集体服务、参加一次志愿组织工作会议,通过上述,了解志愿服务中心信息,掌握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确定是否参加志愿工作和适合从事何种志愿工作。中级志愿者要实施“三定”,即要确定服务岗位、确定服务职责、确定服务对象。高级志愿者要转型“二员”,即要成为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员和督导员。

周末学堂接力ing

为进一步办好志愿者周末学堂,做好志愿者课外辅导接力工作,主办方还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做好需求调查和意见反馈工作,做到培训有依据。通过电话、QQ、面谈和征集培训心得,收集志愿者关于周末学堂的培训需求,了解志愿者对培训效果的评议,并通过定期召开周末学堂工作讨论会议,与志愿者骨干共同探讨志愿者培训的新模式。

2、丰富周末学堂专题栏目,做到培训有网站。不断地更新及丰富东莞志愿者网中的周末学堂专题栏目,在周末学堂举办前一个月将下月的周末学堂课程预告的有关信息进行;并于周末学堂结束后,将培训内容及开展情况以信息的形式发表在网站上以供志愿者和市民群众了解;同时,还将媒体报道的相关内容剪贴在栏目内容为志愿者和市民进行日常的学习分享、沟通交流、解答疑难提供了便利的网络平台。

3、培训志愿讲师和专业志愿者,做到培训有重点。鼓励基层建立志愿服务讲师团,引导基层建立区域性志愿者培训的微循环,选拔志愿服务项目的“项目经理人”,开展分散的项目培训,做到“有项目就有培训、有项目随时培训”。

4、编写电子教材,做到培训有教材。规划编写电子教材,从志愿服务的知识、技能、参与、组织、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操作实务,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学习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