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河南商会会长程恩波为慈善捐赠500多万

09.10.2014  09:14

  图为东莞市河南商会会长程恩波。

   东莞时间网讯 程恩波是东莞市河南商会会长。他的慈善事迹曾得到了央视《新闻直播间》关注。今年7月,河南驻马店市启动“同心圆梦、让爱团聚”关爱留守儿童东莞亲情行活动,平舆县实验小学的31名留守儿童来东莞与父母团聚。程恩波得知此事,专程看望孩子们并赠送团聚基金9300元,在他的带动下,在莞创业的诸多驻马店籍企业家纷纷献出爱心,为孩子赠送礼品。

  今年8月4日,一场东莞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助学活动拉开序幕,程恩波率先资助了清溪17名学子,成为在莞异地商会中首个资助“助学圆梦”贫困学生的企业家。“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你们的情况我感同身受。希望我的小小爱心能够帮助到你们,将来你们要回馈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程恩波勉励道。

  程恩波来莞近20年,从身无分文到亿万身家,他对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满怀感恩。他心怀慈善,积极回馈社会,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他用于捐赠慈善和公益的资金已达500多万元。今年,他先后被评为“东莞好人”和“第二届东莞十大慈善人物”。

   14次来莞找工作

  白手起家百折不挠

  程恩波是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人,现为上蔡县文楼村党支部书记、东莞市河南商会会长、东莞市清溪旺润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也是东莞各商会中唯一获评“东莞好人”称号的会长。

  程恩波回忆起当年白手起家的情况仍感慨不已。1995年5月,从未出过远门的程恩波随同村人南下东莞务工。没有技术,没有学历,也没有工厂工作经验,再加上民工大量涌入,劳动力过剩,以及部分工厂管理层对河南人的偏见等因素,程恩波在找工作的途中四处碰壁,一年间他前后到东莞13次,但都无功而返。最短的时候只呆了3天,最长也只有1个月。最惨的一次是和老乡在山坳里住工棚,晚上任由蚊叮虫咬,可以说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

  第14次南下东莞时,程恩波来到凤岗镇雁田村。晚上挤在几个老乡合租的房子里,白天到处打听招工的消息。但仍难以找到工作。眼看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1996年5月,程恩波凭借在家开饭馆时练就的手艺,摆一个小摊,卖家乡饭菜。生意还不错,他就接济那些遇到困难的老乡,有时甚至有十几个人在他那里免费吃住。那时,公益助人的种子在他心中开始“萌发”了。

   吃苦耐劳钻研技术

  掘得人生第一桶金

  但摆摊的小店开了4个多月之后,渐渐难以为继。1996年9月,25岁的程恩波几经周转,终于进入一家台资塑胶企业当学徒工。得到这难得的机会,他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模具技术,日夜呆在车间里摸索。3年间,他实现了从学徒工到技术员的蜕变。

  1999年,这家台资塑胶企业为提升效益,实行每位技术人员承包2台机器单干。程恩波3天3夜守在机器旁,困了就睡在车间的编织袋。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一个月,他就挣到了3.8万元提成奖金,而别人却只有几千元。连续3个月,他都实现了最高产量,让老板刮目相看。

  后来,老板看到程恩波不俗的业绩和踏实的干劲,将他连提7级,被聘为该公司副总经理。此后两年间,他使两家亏损的子公司扭亏为盈,使经营效益不足亿元资产猛增到3亿多元,从而积累起人生第一桶金。

  经过5年的打拼,2001年9月,程恩波依靠积累的丰富行业经验和人脉,开始创业之路。经过13年的商场摸爬滚打,他成功实现了从一个打工仔成为老板、从身无分文到亿万身家的“东莞梦”。

   热衷公益慈善事业

  先后捐出500多万元

  程恩波来莞近20年,他对东莞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充满感恩,不断回馈社会,关注慈善,热心公益。多年来,在生活中受过他恩惠、被他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他用于捐赠慈善和公益的资金已有500多万元。

  有一次,程恩波回老家,偶然得知家乡有艾滋病孤儿考上大学的消息,他觉得这些孩子需要帮助,就捐了10万元给孩子们;另外,他还号召上蔡县企业家协会的同仁捐款,当天大家就给孩子们捐了37.8万元。

  2011年4月,家乡修路,程恩波捐资20万元并积极组织“上蔡乡友联谊会”,为需要帮助的打工老乡排忧解难。他先后资助和帮助融资支持上蔡同乡在东莞兴办实业,资助资金和融资累计达500多万元。他还向河南驻马店上蔡县芦岗乡敬老院捐资20万元;向红丝带家园、阳光家园和同仁文武学校孤儿院捐资10万元。

  2013年,他向雅安地震灾区捐款30万元,为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太和镇车田希望小学捐赠了成本价10万元的健康桌椅,也曾向虎门车祸受伤少年叶俊星捐款献爱心。近日,他还为老家的6个村庄道路安装了LED路灯,价值近20万元。“看到家乡漆黑的夜晚亮起一盏盏明亮的路灯,把人心照亮了,我非常激动。”程恩波感叹道。

  目前,程恩波还在策划组织一个慈善活动——“豫莞两地关爱留守老人大型主题公益活动”。他计划组织100位河南籍留守老人来莞与子女团聚,以传播尊老、敬老、爱老美德。